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
字号:
“十三五”桂林市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精彩“答卷”
发表时间:2021-03-26 11:11:34来源:桂林日报

摘要提示: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桂林市文化旅游行业坚持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文旅融合、政策扶持,一体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推动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日前,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桂林市文化旅游行业坚持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文旅融合、政策扶持,一体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推动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桂林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15年的4469.95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0241.20万人次,年均增长18.03%;旅游总消费从2015年的517.3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33.54亿元,年均增长18.98%。

  “十三五”期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四大战略定位逐步实现,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其中,旅游综合改革、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厕所革命”模式全国推广,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等,发展势头强劲。

  五年来,桂林文旅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万达、华润、玉圭园、宋城演艺、深圳益田、凤凰文投等一批知名品牌纷纷落户,建成了两江四湖·象鼻山等四大5A级景区,改造提升了全州天湖、猫儿山度假区等一批景区,实施漓江“三统”改革,完成30年来最大规模的漓江游船改造,进一步擦亮了漓江旅游品牌;产业融合硕果累累,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培育了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了文旅与康养融合、与农业融合、与工业融合、与教育融合、与扶贫结合;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成效显著,打造逍遥楼、东西巷等一批历史文化新地标。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两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得以做强做大,甑皮岩遗址考古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空白,“万年智慧圣地”成为桂林历史文化新名片,灵渠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龙脊梯田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桂林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全面启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纳入全国“重走长征路”精品线路,红色旅游成为桂林旅游新“爆点”。

  桂林市始终坚持全域统筹、旅游惠民,坚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引领,以持续实施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打造提升一批文化名镇、旅游小镇、产业强镇,扎实推进一批田园综合体建设,精心培育大桂林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联动县域、乡镇、街区、村屯,构筑了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阳朔、兴安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遇龙河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秀峰、灌阳成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过半县域成为国家、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乡村旅游持续火爆,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成为旅游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成功举办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展会赛事,桂林旅游国际化、品牌化、智能化、标准化日益凸显。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桂林市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旅游胜地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四区一带一中心”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建设城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升级漓江国际休闲度假产业带,统筹发展南部山水康养度假旅游区、北部长征文化体验旅游区、东部乡村田园休闲旅游区、西部民族文化山地旅游区等四大文化旅游片区,构建面向世界、辐射全国、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域旅游大格局。(记者 刘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