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
字号:
柯瑞文:发挥云网融合优势,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2-05-27 12:21:54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5月26日,在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作题为《发挥云网融合优势,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分享了中国电信在数字化发展中的实践和思考。

  5月26日,在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作题为《发挥云网融合优势,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分享了中国电信在数字化发展中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常态化疫情防控进一步加速全社会数字化进程。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贵州作为重要枢纽节点,在全国大数据产业的地位愈发重要”,柯瑞文指出,中国电信在全国“2+4+31+X”的云网资源布局与“东数西算”工程规划高度契合,其中的“2”即贵州、内蒙一南一北两大核心节点,为贵州打造数据中心千亿级产业集群发挥了重要作用。

  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使命责任,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为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贡献力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

  中国电信充分发挥网的基础优势,把握云的发展方向,在业内率先提出了云网融合的发展理念,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已演进到云网融合3.0的新阶段,突出强化科技创新,推动DC、网、算力、云、大数据/AI、安全、绿色等多要素聚合创新。

  在高速泛在、天地一体方面,中国电信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网络、最大的千兆光纤网络,是国内唯一的卫星移动通信运营商。后续将持续完善陆海空天全域的立体化、广覆盖、高性能网络布局。

  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方面,中国电信在全球率先推动了云、网、IT的统一运营,实现网络资源按云所需、网络调度随云而动、云网一体化部署。通过加强云基础软硬件、云技术底座、云创新服务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国电信持续推进天翼云升级到4.0全新阶段,具备分布式、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重要特征,为数字经济发展构筑云网融合的全新数字底座。

  在绿色低碳、安全可控方面,中国电信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运营打造绿色新云网,将东部非实时类算力需求向绿电资源丰富的西部有序转移,打造低碳、零碳数据中心。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236”行动计划,积极推动节能降碳,其中通过深化与中国联通4G/5G网络共建共享,力争十四五期间节电量超过450亿度。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云网、数据安全核心技术,统一安全技术标准,构建覆盖云、网、边、端的全方位安全防御体系,形成快速响应、实时处置的安全防护能力。

  二是加强综合智能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数字生活的需要。

  中国电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不同客户群的价值诉求,提供一系列基于云网融合的数字化应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方面,中国电信致力于普及数字化服务,推出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数字生活产品,满足千家万户的数字化需求;铺设农村信息高速公路,为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中国电信有力地支撑了各级政府上云、用数、赋智,帮助解决政府决策、群众服务、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发挥大数据、AI等优势,积极承担行程卡、健康码等300多个防疫平台的安全运营责任,助力科技抗疫。

  把握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中国电信还基于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推进“5G+云+应用”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行业标杆,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三是积极适应环境变化,持续提升治理能力,着力构建共赢生态。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行业生态、监管环境和治理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数据安全、平台经济、隐私保护等受到了广泛关注,依法合规、合作共赢已成为企业共同遵守的普遍性原则。

  中国电信主动适应行业监管新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推动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我们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把用户数据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组织体系和运营机制,积极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围绕云计算、AI、视频、支付、数字生活等领域,推动实施更深层次的务实生态合作,共同打造产业共赢新生态、创造数字经济新未来。

  柯瑞文表示,下一步,中国电信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来源:中国电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