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广西隆安县:一个贫困县的幸福“蝶变”
发表时间:2021-01-21 16:42:17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脱贫攻坚战以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委、县政府以愚公之志,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中新网广西新闻1月21日电 脱贫攻坚战以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委、县政府以愚公之志,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该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627户71152人、6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荣获2013-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2015年至2019年连续五年荣获全区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一等奖和好的等次。2020年5月9日,广西正式批准隆安县脱贫摘帽。

  誓引脱贫水:“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本。

  然而,“山上无泉水,山下无河水”的状况困扰着隆安县南圩镇、都结乡、布泉乡等位于石山地区的部分村屯。

  十几年前,星罗棋布的地头水柜,因投入小、施工方便,曾在解决山区群众生活用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以前,每年三个月旱季,水柜里积攒的雨水喝光了,就得喝泥塘水。”都结乡陇选村布律屯村民李日良记忆犹新。这里,在最缺水的时候,一瓢水要三用——洗菜、洗脚甚至洗衣服后的肥皂水还要沉淀过滤喂牲口。而像布律屯这样位于石漠化地区集中旱片的,隆安县就有3个乡镇18个村156个屯约3.2万人。这个数字,是2016年初,为了找准全县脱贫攻坚薄弱环节,隆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历时三个多月,全面筛查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的村屯后得出的精准数字。

  “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

  隆安县党委、政府决定集中攻坚,将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的18个村156个自然屯分为5个片区,实施跨乡镇、村屯集中供水工程,在水源地建设水厂,在山上建设高位水池、加压泵站,在山间铺设管道,通过远距离送水供水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截至2019年底,隆安县共投入2300万元,建成9个跨区域集中连片供水工程,3.2万群众终于告别季节性缺水、饮水不安全的历史。四通八达的供水管道如同跳动的脉搏,将发展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村屯,昔日草木难生的石漠化区域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安置一座城:大山深处拔穷根

  震东集中安置区作为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主要承接地,也是南宁市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在脱贫攻坚战中,隆安县策划实施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探索统筹落实中央、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生态移民、新型城镇化三种政策,率先迈出了产城融合的步伐。

  近5年来,隆安县几乎举全县之力,创造性地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建设、县城新区开发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有机结合,建成了一座功能齐全的移民安置新城。如今,这里不仅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齐全,而且农民工创业园吸引广东富利时儿童地垫、台企三礼电子等47家企业落户,提供岗位4000个以上,一个就业岗位,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搬迁户5847户、24423人全部安心入住,有劳动力户全部实现了有1人以上就业的目标。配套新建的学校完全可以满足搬迁户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就学需求。隆安县城建成区范围扩大了一倍多,昔日冷清的街道日渐喧哗。“一个家、一个学位、一个岗位”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地。

  改革从来都是伴随着质疑和阻力。2019年1月27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意见,指出隆安县震东安置点规模过大,管理服务难度大,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隆安县委、县政府转化压力为动力,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推进震东集中安置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扎实前行。

  隆安县从各单位、各乡镇选派精干力量,建立健全震东集中安置区党组织、自治组织,成立震东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防控体系,设立震东社区政法综治中心、派出所和交警震东中队等;加强物业管理服务,引进物业公司管理,推选单元长参与物业管理。按政策收缴和减免物业费;搭建服务平台,成立(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九个中心一站一家”,组织引导居民融入新社区、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开展志愿服务等。

  一个欣欣向荣的安置新区、隆安新城正在右江河畔绽放光彩。

  打造致富果:开启产业扶贫新模式

  2019年的8月份,隆安火龙果作为央视2019年广告精准扶贫农产品,连续在央视14个频道播放一个月,饱满红艳、鲜甜多汁的火龙果通过镜头呈现,令人食指大动,让全国人民记住了来自壮乡隆安的优质水果品牌。

  近年来,隆安县专注产业扶贫,大力实施“产业+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行“五金合一”的产业扶贫模式,着力把香蕉、火龙果、沃柑打造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致富果”,切实解决群众增收难问题。

  土地流转有租金。鼓励农户、村集体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发展产业,获得可观的土地租金收入。在隆安县那桐镇那门村,土地租金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大头”。该村共流转1.21万亩集体土地给10多家农业企业,其中3000亩流转给“那之乡”火龙果示范区。土地流转收入达179万元,除25万元用于村集体活动经费外,其余均分配到户到人,每年人均增收590元以上。

  基地务工有薪金。企业优先安排土地流转农户或优先聘用贫困户参加基地生产经营管理,让农户获得务工收入。目前,在香蕉、火龙果、沃柑基地从事固定工及打零工劳动力2万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200多人,年人均务工收入6000至30000元不等。丁当镇白马村板廖屯贫困户廖荣芝夫妻到金福公司火龙果基地常年务工,仅打工收入就超6万元,而过去他们种植玉米和打零工年总收入仅1万多元。

  劳务承包有酬金。企业对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后鼓励农户承包管理,并负责为承包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等服务,承包户承包管理可获得每亩每年1500—2700元不等的酬金,多劳多得。目前,香蕉、火龙果产业劳务承包户约有1770户,其中贫困户100多户。丁当镇保湾村贫困户凌带连与家人每年在金福公司火龙果基地承包管理40亩火龙果,可获得8万元左右的收入。

  超产分成有奖金。企业与承包户签订承包管理协议时,共同商量制定量化基础产量标准,根据产量和品质,承包户获得超额完成产量的奖金。如金福公司火龙果基地按单果0.4—0.7斤每斤提成0.15元、0.7斤以上每斤提成0.3元计算,每户每年可获得3万元左右奖金。

  入股分红享股金。企业与村(社区)签订帮扶计划,吸收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帮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隆安,本地企业共吸收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385万元入股,带动55个村(社区)每年获得分红350万元以上,其中3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218万元以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隆安县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努力奋斗。(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