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访中共陶邓第一支部旧址
发表时间:2021-04-19 09:32:0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日,笔者走进来宾市兴宾区陶邓镇那潭村,蒙蒙春雨染绿的村庄宁静祥和。

  中新网广西新闻4月19日电(覃丽献 兰婷婷)近日,笔者走进来宾市兴宾区陶邓镇那潭村,蒙蒙春雨染绿的村庄宁静祥和。

  据兴宾区委党史办提供的资料显示,1935年3月,中共郁江特委委员陈岸到宾阳整顿和发展党组织,在迁江县(1952年划归来宾县)陶邓乡(今兴宾区陶邓镇)那潭村发展了3名党员,并成立中共陶邓支部,包括支部书记韦绍良和韦绍明、韦鸿基两名党员,这也是来宾县(今兴宾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陶邓镇党委宣传委员韦培贵、陶邓村党总支部书记韦思远和笔者一起走访了韦绍良和韦绍明的侄子——今年79岁的韦进奇。站在中共陶邓第一支部旧址上,听着一段段真实感人的故事,80多年前那段红色历史渐渐清晰。

  据介绍,当时因宾阳县的中共党员思混球常到陶邓去做生意,结识了原籍宾阳县、现居住于那谭村的韦鸿基,继而结识了韦绍良、韦绍明。在频繁交往中灌输了革命思想,让他们自觉要求革命。由于当时迁江县没有建立党组织,陶邓支部暂划归宾阳县党组织领导。1937年9月,宾阳县党组织被伪装革命混进党内的国民党特务刘锋民(时任宾阳县党组织负责人)破坏,由于一时难以弄清情况,陶邓支部亦断了组织关系,陶邓支部自行解散。

  “这里原是集中开会的瓦窑,陶邓支部就是在这里成立的。”韦进奇向笔者介绍,这片土地如今变成村民的耕地,很难再找到旧时的痕迹。另一处开会的地点——花子庙,在20世纪90年代重修,也很难找到与中共陶邓第一支部成立有关的实物。

  中共陶邓支部中断了与组织的关系后,韦绍良、韦绍明两兄弟外出谋生,下落不明。后来,韦鸿基在抗日战争期间,组织当地群众抗击日本侵略军。1947年至1948年,在陶邓、迁江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曾准备发动数百人武装起义,袭击国民党迁江县政府,后因队伍多系游民武装,纪律松散,难以约束,起义告吹。1948年除夕之夜,韦鸿基回家过年,被隔壁家地主告密,次日,国民党迁江县警察局陶邓分局头子兼陶邓乡联防会主任李庭长带队包围了韦鸿基的家,韦鸿基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割下头颅,拿到迁江太平社“示众”三天(解放后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中共陶邓支部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传播了革命思想,给人们带来新生的希望,为后来来宾县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去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中共陶邓支部旧址列为革命旧址。“先辈在国家危亡之时冲锋在前,目前兴宾区已启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会充分发挥本地的红色资源优势,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韦培贵说。(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