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小粽子见证广西融水苗寨巨变
发表时间:2021-06-14 10:40:0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在乌英,赠送禾把和粽子,承载着对生命健康平安的希望,代表着“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美好心愿。如今,这愿景已变成了现实。

6月12日,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苗族妇女在山上采摘粽叶。吴小舒 摄

  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14日电(吴小舒)“那时候,饭都吃不饱,没有奶水,女儿梁足英出生第一天,就吃粽子。那是我嚼碎成汁了,再喂给她吃。” 回想近半个世纪前的艰难岁月,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的梁英迷和梁足英母女俩潸然泪下。

  “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我们乌英苗寨不仅过端午节,有时候还举办包粽子比赛。”感怀当下多彩的节日生活,母女俩又幸福满怀。

  一个粽子,两种心境,折射了这座深山古老苗寨的巨大变迁。

  乌英苗寨位于杆洞乡桂黔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其行政区域属贵州、广西两省区。该屯145户共700多人,房屋以 “插花”的形式居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苗寨内外,随处可见野生粽子叶。临近端午节,梁英迷和梁足英母女俩一片片精心挑选采摘。68岁的梁英迷说:“以前太穷了,种得的米只够吃几个月。几十年前,我们都不知道端午这个节日。但是在乌英,婴儿刚刚出生时,就吃粽子了。”

  梁英迷介绍,五六十年前,乌英以种糯米为主,产量很低。大人平常基本上都吃不上米,大多吃的是红薯、木薯等杂粮,即使是妇女们怀孕坐月子也是如此,糯米只留给一两岁的小孩吃。

  1975年,梁英迷的大女儿梁足英出生,当时正是农历九月,刚刚收谷子。家里有点糯米,因为米实在太少,只能用包粽子的方式来煮。梁英迷每天用一小抓,包一个鸡蛋大小的粽子。煮熟后,梁英迷嚼碎成汁,喂给女儿吃,她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吃。

  “那时候,我没有米饭吃,更没有肉吃,所以没有奶水喂她。”梁英迷含泪说道。

  两年后,梁英迷的大儿子出生在三月,正值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已经没有米了,刚刚出生的儿子,只能吃红薯和木薯。一直等到秋收的季节,儿子才吃得上粽子。

  而端午节正是缺米的时候,吃不上粽子,那时候乌英也不过这个节日。

  糯米和粽子,对乌英人来说,极为珍贵,贵如生命。一直到现在,乌英还保持着,小孩满月时大人赠送禾把和糯米的传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等,乌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水、电、楼、桥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成,使苗寨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迎来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新时代。

  今年是乌英实现整体脱贫后,迎来的第一个端午节。以前,不过端午节的乌英群众,在节日前后那几天,也开始忙碌着准备包粽子。

  在乌英,赠送禾把和粽子,承载着对生命健康平安的希望,代表着“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美好心愿。如今,这愿景已变成了现实。 (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