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一位百岁仫佬族老人眼中的家乡变化
发表时间:2021-07-25 23:09:43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好了千万倍!”7月23日,百岁仫佬族老党员廖媛花深有感触地说。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5日电(韦如代)“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好了千万倍!”7月23日,百岁仫佬族老党员廖媛花深有感触地说。

  廖媛花1921年6月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4岁时,母亲带着年幼的她回到外婆家借住,可外婆家也非常穷,晚上睡觉连一张破棉被都腾不出来。“旧社会,家里靠耕种山边的一点旱地维持生活,本来都没有什么收成,但还要交各种苛捐杂税,吃不饱,穿不暖。”廖媛花说。在土改时期,家里分到2亩田,1.5亩地,生活逐渐好起来。“现在政策好了,取消了农业税,种粮还有补贴,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家里有了彩电、冰箱,儿子还买有小轿车。”

  “以前家里穷,生病都没钱医,我父母都是四五十岁就因病去世。”现在国家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群众基本医疗有了保障。“我们年纪大的还领养老金,还有高龄补贴。”廖媛花高兴地说。“参加养老保险,年满60岁,每月能够领到120多元的基础养老金,她原来还未满100周岁,每月领到100元的高龄补贴,现在我们正为她办理年满100周岁的高龄补贴手续,审批后,她每月就能领到500元的补贴。”新印村党总支书记谢永兵补充到。

  “旧社会,家里很穷,为了补贴家用,我们只有挖煤炭、打柴火挑到街上卖,我们一般都挑到东门市场去卖,小道弯弯曲曲,坎坎洼洼,走路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好了,公路通到家门口,村里的巷道全部硬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2年开始,政府采取专业队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修筑公路,罗城各族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劈开一座座山岭,凿通一个个隧洞,架起一座座桥梁。1955年,廖媛花所在的新印村通了公路。2000年,实施罗城至宜州二级公路改造工程,2002年5月建成通车,廖媛花所在的村通了二级公路,也结束了罗城境内无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十三五”末全县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 848 公里,全县等级公路里程为“十二五”的3倍多,去年11月,融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仫佬山乡不通高速公路历史。如今,罗城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建制村通客率达100%,20户以上自然屯通水泥路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我们小时候,家里穷,没得读书。现在好了,学生读子不用交钱,还能免费吃饭。”身受文盲之苦的廖媛花,重视孩子的教育,与她一起生活的两个孙女靠读书改变命运,进机关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罗城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资助全覆盖体系,让仫佬山乡学生上好学。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589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80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192人上升为6084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6209人上升为8365人。

  “现在的幸福生活,全靠共产党领导,我要教育子女和身边人,不要忘记党的恩情,永远跟共产党走。”廖媛花说。(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