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蓝瑞鲜: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生爱党守初心
发表时间:2021-09-06 11:02:04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四十七年前,他从“都安人”变成“罗城人”,走上罗城高中的讲台,用一生的时光教书育人;现在,年过八旬的他坚持每天读书剪报,把社会变迁和党的恩情深深烙在心底,他是学生最敬爱的老师,是紧跟时代、追求“时髦”的老党员,他就是河池市罗城高中退休教师——蓝瑞鲜。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6日电(覃义琛)四十七年前,他从“都安人”变成“罗城人”,走上罗城高中的讲台,用一生的时光教书育人;现在,年过八旬的他坚持每天读书剪报,把社会变迁和党的恩情深深烙在心底,他是学生最敬爱的老师,是紧跟时代、追求“时髦”的老党员,他就是河池市罗城高中退休教师——蓝瑞鲜。

  坚守讲台,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

  伴着窗外声声蝉鸣,蓝瑞鲜在书香弥漫的书房里将刚看完的报纸整齐地放在书房一角,然后从沉重的“荣誉箱”里拿出“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小心翼翼地把它戴在胸前,和笔者聊起他的从教之路以及“在党六十一年”的峥嵘岁月。

  “当老师,不仅是为个人争气,更是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这是蓝瑞鲜当老师的初心,怀着这一份热爱和责任,他在讲台上坚守了37个春秋,一步都不曾偏离。1960年蓝瑞鲜毕业于南宁师专,接着到广西师院中文系(现广西师范大学)进修,1961年到都安高中任教,1974年调到罗城高中,直到1997年退休,他把二十三年的青春与知识都献给了仫佬山乡的教育事业。

  忆起最初的教学之路,蓝老师坦言自己小时候就在心底种下了一个教师梦。出生于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深山瑶寨、战争年代青黄不接、民族深受歧视压迫……读书便成了一个十分奢侈的梦想,听到城里人对瑶人的讥讽,蓝瑞鲜暗下决心将来要当老师,教瑶人读书认字。后来蓝瑞鲜如愿当了语文教师,作为瑶族第一代大学生正式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也是瑶族第一代高中教师。

  在罗城任教的二十三年里,他为罗城的教育事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把一批批仫佬山乡的学子送出大山,培养成大学生。当时一些乡镇中学办学条件差,师资匮乏,蓝瑞鲜离开县城高中到小长安镇中学、德山中学担任校长共六年。

  “八十年代的小长安中学连电灯都没有,我打报告向上级申请柴油机发电,和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开荒种地,度过那段艰苦的日子。”蓝老回忆着说。在他心里,教书育人永远放在第一位,哪里需要他,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支援。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深深地热爱着他的职业,喜欢读书写作,多年来潜心教学研究,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离开教学岗位后也时刻关注着罗城的教育事业,每天听着教室里的琅琅书声他就会感到无比幸福。他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深受学生的爱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多篇教学论文获市、县级优秀论文奖。

  退休后他依然笔耕不缀,积极向《丹凤》《向广州文摘报》等报刊投稿,用文字讲述动人的故事,传递自己真挚的感情。不论何时,都不忘给自己“充电”,身体力行给年轻人树立好榜样,传递正能量。

  一视同仁,做民族团结的推动者

  从深山瑶寨到仫佬山乡,1974年蓝瑞鲜离开自己的家乡,从都安来到罗城教书,为仫佬山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罗城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多年来,他对少数民族的学生倍加关爱,用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

  蓝老师的书柜上整整齐齐地贴着一排学生毕业合影,不论是时隔多年退了色的老照片,还是近几年的聚会合影,蓝老都格外珍惜。“把这些孩子放在每天都可以看得到的地方。”一字一句流露着蓝老师对“孩子们”深厚的感情。其中,1990届民族五班的聚会合影数量最多,现在,距离蓝老师担任民五班班主任已有三十多年,学生们却一直和他保持着密切联系,师生之间就像家人、像朋友一样。

  据蓝老师介绍,当时民五班是一个民族班,学生们来自壮族、苗族、仫佬族、侗族等不同的民族,他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在他的带领下,民五班变成了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班集体,相处十分融洽,是全校师生羡慕的“标杆班级”。

  蓝瑞鲜不仅在学习上对学生十分上心,生活上亦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生眼中他是亦师亦友、充满温度的老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让学生不受动乱风波的影响,坚定正确的立场,他每天从家里抱着全校仅有的一台黑白电视机到教室播放时事新闻,让学生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为了让民五班的同学们拥有强健的体魄,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他坚持每天早早起床,以身作则带领同学们一起绕着操场跑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蓝老师细数着过往的岁月,眼里满是对学生深切的爱意。

  “以前我是瑶族的穷苦牧羊娃,对我的民族、对少数民族都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把这份深深的民族情融入到民族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身上。”蓝老师如是说,不管哪个民族的孩子,他都一视同仁,希望他们成长成才。如今,这些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在他们热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对于蓝老师来说,这就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三尺讲台守初心,种得桃李满天下。

  初心不改,坚定不移跟党走

  蓝瑞鲜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也是一名忠心耿耿的老党员,今年84岁的他已经有61年的党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获得“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谈起入党的初心,蓝瑞鲜的眼里泛起点点泪花,向笔者讲述那些年的点点滴滴:“我从小就在党恩的沐浴下长大,共产党解放了我的家乡,让我们瑶人不再受到歧视,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来党和国家又保送我读了师范学校,成为人民教师。”他在师大进修时,缺乏营养身体瘦弱,也是国家给予生活补贴。

  搬迁到罗城小长安镇立新村之后,他又见证了这个移民村在党的领导下从一穷二白到脱贫致富。蓝瑞鲜说自己是祖国发展的见证人,也是受益者,于是在后来几十年的日子里他在工作岗位上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37年的教育历程,我经历过种种苦难,但始终保持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定力,坚定不移跟党走,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在群众中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分子,但是我们的责任比普通人更繁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使命。”他坚定地说。

  蓝瑞鲜的书房里堆满了厚厚的几沓报纸,书柜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大学课本、毛主席语录、杂志、五十六本日记,每一本都如数家珍。

  蓝老师还有一个独特的爱好:剪报纸!他坚持每天读报,遇到重要的时事新闻、英雄人物报道时都会细心地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剪报的目的就是学习,就是要记住历史,记住形势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把它们剪出来就像一本历史放在我们心里头。”他一直用这种方式记录时代的变化,记录党的奋斗足迹。日记里写着国家时事、英雄人物、家常琐事,蓝老师认认真真一页一页地翻开他的“宝典”,讲述每一篇文章、日记背后的故事。

  “我一生最爱读的四本书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的中国》《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蓝老师说,他时刻在书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的初心,激励着后辈砥砺前行。

  教书育人,是对初心长久的守候;笔耕不缀,是对语文不变的热忱;读书剪报,是对时事的密切关注和对党的永远追随。从青丝到白发,蓝瑞鲜老师以岁月书写热爱,用行动诠释了最美师者风范。

  暮年虽至,但他依然关注时事,关心教育,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教师的初心。(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