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南宁优化信号灯停车位 试点“一校一方案” 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发表时间:2021-09-08 18:44:36来源:南宁晚报

摘要提示:南宁已迎来开学季,校园周边的交通状况和孩子们的出行安全,备受家长们关注。昨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学校发现,校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和停车泊位都进行了合理优化。一些学校还联合交警部门开设了“护学岗”,交警工作从校前交通秩序维护延伸到校内交通安全教育课。此外,“邻里护学公交”专线的开通、“一校一策”的积极探索,也为护学治堵提供了新思路。

  天桃实验学校外设有邻里护学公交及机动车接送护学通道

  南宁半岛卓立小学外设置了红绿灯行人按钮

  南宁已迎来开学季,校园周边的交通状况和孩子们的出行安全,备受家长们关注。昨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学校发现,校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和停车泊位都进行了合理优化。一些学校还联合交警部门开设了“护学岗”,交警工作从校前交通秩序维护延伸到校内交通安全教育课。此外,“邻里护学公交”专线的开通、“一校一策”的积极探索,也为护学治堵提供了新思路。

  校前信号灯配时优化 停车泊位规划更合理

  昨日上午,记者先后来到越秀路小学、英华路卓立学校等多所小学,发现学校门前路口的信号灯已经从暑期的“黄闪”状态调整为“正常放行模式”,确保学生们过街安全。对于这种及时的调整,家长们表示了认可,“这也反映了交警部门及时关注到孩子们的出行需求,我们接送孩子也更安心”。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设施大队中队长梁力介绍,暑期学生放假,为了提高路口通行效率,部分学校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调成黄灯闪烁的模式。开学前夕,为了保障学生过街安全,交警部门已将越秀路小学、桂雅路小学、卓立小学等13处学校门前信号灯恢复成开学放行模式,并对南湖小学、星湖小学、三美学校等42处交通信号灯进行检查修复和优化配时。

  同时,南宁交警部门根据学校周边的交通流量情况与家长接送需求,调整了学校周边停车泊位和停车带。截至昨日,交警部门在学校周边增设停车泊位19个,取消停车泊位24个;增设停车带140米,取消停车带270米,包括民主路小学、秀田小学、清泉路小学、五象新区第四小学等多个路段。“主要是调整停车位的设置,有的路段将校前的停车泊位挪到对面车道,有的增设双向停车位,根据学校时间段设定停车时间。”梁力表示,此举一是确保学生们出行安全,二是疏导校前交通,避免造成拥堵。

  交通安全成“第一课” “护学岗”走进校园

  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也是孩子们要认真学习的重要一课。据了解,在开学之初,交警部门联合家长、学校进行“家校警媒”联动,走进各中小学校园,通过播放动画短片、互动问答等方式,给同学们带去内容丰富的“开学第一课”。同时,还让家长做交通安全志愿者,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部分学校更是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并设置了“护学岗”。9月2日上午,南宁交警一大队联合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西乡塘区教育局在明天学校就“平安校园”警校共建签订合作协议。三方将建立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常态化“护学岗”建设,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新常态,杜绝各类涉学生道路安全事故发生。

  另外,在交警部门的协调下,目前全市已经开通运营71条“邻里护学公交”专线,直接服务59所中小学校,保障学生安全、顺畅返校。

  “一校一方案”治堵 11所中小学率先试点

  近期,南宁交警部门还推出首批“一校一方案”交通堵点治理工作,包括秀田小学、邕宁区清泉小学、明秀东路小学、南宁三中五象校区等11所中小学校。

  南宁市逸夫小学贤宾校区作为最先开展的试点学校,在交警部门多管齐下的探索中,治理效果比较明显。

  该校学生进出大门对应道路为贤宾路,随着周边片区成熟度提高,交通压力不断加大。上学、放学时段,车辆在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门口调头,更容易造成拥堵。对此,交警部门在原有的交通设施基础上,划分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临时停放区域,纠正了学校门口乱停车问题,缓解了校门口交通压力。此外,辖区交警大队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警力,在上学、放学时段对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进行管理,开展护学行动。

  在昨日中午放学时间段,记者来到逸夫小学贤宾校区门前看到,学生分批走出校门,两名交警负责维护交通秩序,一人负责学校大门口的秩序管理。据了解,在早晚高峰期,维持校园门口交通秩序的警力会增至4人,明确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包括“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教育处罚、校门前秩序维护、斑马线前督促礼让以及接送车辆的临时停放”等,确保交通安全有序。

  “一校一方案”,目的是为了治理校园附近交通堵点,但各校情况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交警部门将不断探索创新治堵新思路,全力解决校前交通堵点。(记者周志英/文 程勇可/图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