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粤桂扶贫协作助力广西侗乡残疾人织就锦绣生活
发表时间:2021-09-10 19:43:22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扎架、排枝、扎枝条、剪枝头、收边……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里,工人们用一气呵成的动作忙碌地编织着藤椅,一派繁忙景象。残疾工人郭孝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上班族”。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10日电 题:粤桂扶贫协作助力广西侗乡残疾人织就锦绣生活

  记者 杨志雄

  扎架、排枝、扎枝条、剪枝头、收边……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里,工人们用一气呵成的动作忙碌地编织着藤椅,一派繁忙景象。残疾工人郭孝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上班族”。

龚普康 摄

  2019年8月,郭孝强从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漾口村老家搬迁到古宜镇南站社区,到县城后政府安排了很多就业机会,他也到过几家扶贫车间应聘,但都没被录用。正当他焦虑万分的时候,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在南站社区挂牌成立,他立即去应聘并被幸运录用。

  南站社区是三江县最大、也是广西第三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入住群众达4606户20162人,目前全社区有残疾人口1155人。此前,根据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中纪委调研下沉督导组的反馈,柳州的三江县和融水县几乎每个村都有十数户或病或残的贫困户,大多终生不能自理,少数有劳动能力的就业率低、稳定性差,劳动报酬少,高度依赖政策性低保兜底。

龚普康 摄

  为更好地发挥粤桂残疾人扶贫协作的重要作用,广东湛江市残联与广西柳州市残联密切联系,签订了扶贫协作帮扶协议,两地各级残联加强残疾人干部、技术骨干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在政策、信息、岗位、服务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并通过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帮助更多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2020年7月,总面积1100平方米的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在三江县南站易地安置片区鼓楼小区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66.29万元,其中粤桂帮扶资金32万元,内设办公、加工、展示、康复、生活等五大功能区,主要服务三江南站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内精神、智力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就近集中就业和辐射带动乡镇残疾人居家就业。

龚普康 摄

  今年7月起,三江县依托粤桂扶贫协作资源优势,将广东的藤椅订单引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轻松就业。“基地和广东惠州市惠佳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藤椅编织订单,由该公司派发物料到基地,待加工完成后将藤椅半成品寄回公司。仅7月份,我们就完成了10万元订单,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负责人杨应溪说。

  中共柳州市委常委、秘书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邝驱介绍,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围绕残疾人群众就业实际困难,挖掘民族特色项目,深化粤桂企业合作,发挥“花小钱、办大事”作用,通过将近一年的运营,目前已达到“三有”效果。

龚普康 摄

  一是实现残疾群众“有就业”。基地建在易地安置片区内,方便残疾群众灵活就业。目前,基地已安置54名残疾人集中就业,带动18名残疾人居家就业,实现了残疾人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实现搬迁残疾群众“有技术”。基地采取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江川两地残联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制定康复服务、技能培训、集中就业等多项帮扶措施,不断拓展搬迁群众的劳动技能。截至目前,共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4万元,举办残疾人“侗画和竹编”就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残疾人230人次。三是实现传承文化“有发展”。基地注重将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与帮扶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重点扶持“侗画、侗绣、竹编”技艺文化传承,既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又弘扬了三江县传承非遗文化,有效将传承文化变为“指尖”经济。

  目前,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每天可容纳100人左右同时就业。后期,基地还将建设康复室、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增加订单量和用工量,待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同时安排300至500人在家门口就业。今年,该基地荣获目前广西唯一一家“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称号。(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