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住得舒心!收入稳定!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谱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1-09-26 17:15:53来源:南宁新闻网

摘要提示:近日,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走进县区看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隆安震东集中安置区发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在这里点滴可寻。

  金秋九月,走进南宁市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一栋栋整齐的楼房映入眼帘,小区内道路干净整洁,广场上设施齐全,孩子们开心地嬉戏玩耍,居民们惬意地聊天歇息;配套的产业园区内,工人们有序忙碌着;学校里,学生们读书声不绝于耳……近日,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走进县区看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隆安震东集中安置区发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在这里点滴可寻。

  搬出大山 群众开启幸福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事关脱贫攻坚工作全局。从大石山区到震东集中安置区,“十三五”以来,“那”乡土地上,一场改变数万人贫穷命运的大迁徙生动上演。 两万多名农村贫困群众告别“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石漠化山区,迁向城镇、园区,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十三五”期间,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678人,同步搬迁100人。其中,在县城震东集中安置区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5847户24423人,在乡镇7个中心村安置点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55人,同步搬迁23户100人。搬迁规模之大、搬迁对象贫困程度之深、工作链条之长、实施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接近全县二十分之一的常住人口,成为这场浩大迁徙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震东安置区内整齐的楼房。隆安县宣传部供图。

  震东安置区内整齐的楼房。

  震东集中安置区作为隆安县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一期工程,选址在县城震东片区核心区域,与老县城一江之隔,离产业园仅两公里,和老城区融为一体,和产业园形成产城融合。安置区在规划上明确县城新区一部分按照首府南宁市卫星城定位来建设,居住区、公共服务区、产业发展区科学布局,每套安置房均是拥有独立产权的商品住房,配备了基本设施,只需要简单装修就可入住。

  贫困户入住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的新居。 何宏生 摄

  新区建成配套道路、燃气管道、供电、管网管线、给排水、通信等,建成配套农贸市场1个、两所幼儿园、两所小学等,建成配套水厂、污水处理厂、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建设配套农民工创业园,一栋安置楼配套建设一栋标准厂房。居民们告别了大石山区石头多、土地少、干旱少雨、存不了水、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困境,开启了“住得舒心”的幸福生活。

  震东安置区内整齐的楼房。

  2015年至2020年,隆安县连续六年荣获全区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一等奖和综合评定为好的等次;2020年10月,隆安县荣获国家“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称号;2021年1月,震东集中安置区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成为了广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典范。经过五年的努力,震东、宝塔片平地起新城,实现了隆安县城多年来“一江两岸”发展梦想。新区开发有力带动了县城开发建设,五年来,老城区五个商住小区相继建成, “那”城开发成功,城南商业带初步成形。一户人的变迁,是生活的改变;数万人的搬迁,则是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诠释。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和浩大的迁徙工程中,隆安县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就业不愁 居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让村民从穷窝、破窝搬出来不能一搬了事。搬出来属于“前半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后半篇文章”。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迁出区大多是石漠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石山、丘陵为主,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这些地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耕作条件差,只能种植玉米、黄豆等粮食作物,且产量低、收入来源少,增收极其困难。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怎样才能确保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的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那么,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就成了重中之重。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隆安县抓住机遇,用好政策,集中力量办好发展的大事。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通过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补助等,强化服务。通过建工业园、建厂房、建扶贫车间、建生产基地、开发公益岗位等,广开渠道,多举措,促就业,保增收。依托宝塔医药产业园实施农民工创业园项目,隆安县聚力引进精密加工、生物医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吸纳劳动力的产业集群,有利于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为帮扶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安置区建立了就业服务站。

  服务站站长梁佳向群众推荐就业岗位。

  “我每天根据不同的用工要求,在群里发布用工信息,组织工友报名,第二天五点多起床送工友到基地务工。”在隆安县震东安置区就业服务站门口,“小梁送工”的海报格外引人注意。记者了解到,这个“小梁”指的便是隆安县震东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安置区就业服务站站长梁佳。原来,针对安置区年龄在50岁左右,仍习惯干农活,自身无技能、进厂难、找工难无稳定的就业群体,由社区就业服务站与县内40多家农业企业对接达成了用工合作,每天都有专人与企业对接了解用工需求,务工当日再点对点免费送工,形成“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就业服务模式。2020年3月以来隆安县震东社区共组织460多批次3.6万多人次到丁当金福、高明、金穗、飞腾等农业基地务工。梁佳就负责每天在服务站的“每日招工信息”栏上,更新着周边各农业企业(基地)的招工情况和安置区每日送工人数。如今“小梁送工”成为隆安县震东安置区的一张就业名片,“小梁送工”服务项目列入2021年隆安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

  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隆安县宣传部供图。

  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满足老年群众居有所安、居有所依、居有所乐,增进感情、睦邻和谐、融入生活,隆安县在安置小区内设立扶贫车间,通过“扶贫车间加工点+家庭分散加工”等形式,让老年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灵活接单、有活干有钱赚。

  “夕阳红幸福工坊”,居民们正在做手工花。

  在震东社区的“夕阳红幸福工坊”内,记者看到,老人们认真做着手工花,她们手法娴熟,动作麻利,不一会儿,一朵朵色彩亮丽,形状逼真的手工花就堆满了桌面。据悉,“夕阳红幸福工坊”内主要进行手工插花技能培训、生产加工等,每天有近30人在场内进行生产,外发手工产品覆盖人群约470人,方便了老年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劳动”,每日增收5-20元,发挥了“一米菜园”的经济功能。该工坊的创建经营,既便利了部分老年人兼顾接送小孩上学,又让其在灵活时间内增加经济来源,帮助老年人实现“感情上有交流、心理上有依托、经济上有收入” 多层收获,一定程度上解除搬迁家庭青壮年外出就业的后顾之忧,彰显了促民生、促就业、促融入的鲜明效果。

  “夕阳红幸福工坊”,居民们正在做手工花。

  “以前在家里种地,又累又挣不到钱,现在住这里环境好,送孩子去学校后还有时间做工挣钱,感觉很开心!”今年60多岁的曾桂林是昌泰小区的搬迁群众,由于年龄较大,还有两个孙儿需要照顾,她无法到工厂上班,便利用空闲时间来到“夕阳红幸福工坊”务工。对于她来说,能用空闲时间挣到一份收入很是知足。

  对长期在外务工的2706多人,隆安县通过多种方式举办技能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此外,隆安县还鼓励自主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安置区5846户(1户整户已故)中,有劳动力的5745户均实现1人以上劳动力稳定就业,就业劳动力12909人(其中区外务工2706人,区内县外务工2604人,县内就业人数7599人);无劳动力的101户均获得兜底保障。

  孩子就近入学 家长更安心

  易地搬迁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过去所在的农村小学校舍很多破旧不堪,有的甚至是危房,校舍和教辅用房面积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硬件设施也相对落后。

  隆安县在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

  为满足搬迁群众子女的就学需求,确保教育脱贫成效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隆安县在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实施“1123”工程,即1所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2所小学,3所幼儿园,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区学校占地面积378.5亩,2016年以来投入近8亿元,新建隆安宝塔实验小学、粤桂小学、第五中学及农民工创业园配套学校等4所学校,新增小学学位6750个,新增初中学位2100个,新增高中学位3000个。新建学校为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搬迁贫困户5847户24423人适龄子女、宝塔医药产业园产城融合区工人子女、入住震东新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探索“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一个家、一个学位、一个岗位”移民搬迁新路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整体推动了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安置区内的配套小学。隆安县宣传部供图

  党建+社区治理 筑牢搬迁群众幸福防线

  群众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地落实,老百姓欢欢喜喜搬新家,日子越过越方便、越过越红火。但易地搬迁不是终点,在经济富裕之后,推动搬迁户的观念转变才能真正让群众走出大山,融入新生活。面对震东社区人员结构复杂、治理难题多的挑战,社区党委把党的领导贯穿服务群众全过程,真正做到为搬迁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消除了他们搬迁的后顾之忧。

  为服务好搬迁群众,震东社区探索出“镇-社区-网格员-单元长”四级管理机制,由城厢镇党委统一领导,社区党委统筹组织日常工作,网格员负责楼栋管理、单元长负责住户联系与服务等;实行楼栋单元包干管理,每个单元均有1名单元长和1名社区干部为搬迁户服务。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巡查,网格员积极入户走访,为民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

  同时,积极推进“震东在线”实时在线服务,由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实时关注线上联动,实现“预约在网上、代办在网格、服务在社区”。今年以来,震东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已实行“线上受理、线下办结”服务118件,办结率99.6%。建立78个楼栋单元微信群,日常有单元长负责发布政策宣传信息、收集解决民情诉求、进行正能量舆论引导,同时组织3645名帮扶干部分别加入微信群,对搬迁群众“一对一”24小时在线帮扶跟踪服务。为了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办理低保救助、就业补贴申报、技能培训等业务,社区将服务流程和需提供的材料公开、编印宣传资料上门入户,告知群众只需要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次提供相关原材料后,由社区党员收集业务相关材料“跑跑腿”帮忙办理。目前帮忙跑腿成功办理低保等业务128件,62个困难家庭96人顺利领取了低保社会救助。

  下一步,震东新区还将以“先锋引领·幸福震东”为总载体,持续开办“幸福大讲堂”,结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常性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社区生活。

  搬迁不是“一搬了之”。隆安县全面落实扶贫政策、落实后续发展产业、持续推进社区就业帮扶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震东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工作,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办事难”“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融入难”等一系列问题,切实让搬迁群众安得下来、融得进去,收获了“稳稳的幸福”。从挪出穷窝到老百姓腰包鼓了,从“老破小”到“换新颜”,从“离家远收入低”到“家门口能致富”……孕育着勃勃生机的震东新区,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征程中奋力绘就了一幅“村美民富幸福来”的多彩画卷。(记者:李琴 陆胜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