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桂林市救助管理站以温暖救助促民族团结
发表时间:2021-12-12 11:57:03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履行“救急难、兜底线”的民政工作职责,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入救助工作各环节,为少数民族受助人员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中新网广西新闻12月12日电(曾卓)“谢谢你们,我终于回家了!”今年8月的一天中午,壮族男子韦某从担架车上微微起身看向离开了30多年的家门,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守在他身边的广西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小郑,在经过四小时车程,以及烈日下一长段连推带抬的担架车步行的村间小路,全身早已汗流浃背,此刻却觉得无比欣慰与安心。

  护送少数民族受助人员回家,圆危重病人返乡梦。救助站供图

  寻亲、护送是救助站的日常业务工作,像这样护送危重病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地处广西北大门的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年救助量居广西前列,在情况特殊且复杂的求助群体中,民族多样性是其中一个显著特点。从远至内蒙古、新疆的蒙古族、维吾尔族,到周边常见的壮族、瑶族、侗族,在桂林救助站的信息登记表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留下的印记。对于求助人员来说,救助站是他们返乡途中共有的温暖驿站,是团结的大家庭。

  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履行“救急难、兜底线”的民政工作职责,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入救助工作各环节,为少数民族受助人员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在少数民族受助未成年人家中开展家庭回访工作。救助站供图

  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今年救助的56名流浪未成年人中,11%为少数民族。9月,两名刚读完初中就辍学四处打工、流浪的未成年人因身无分文被湖北孝感救助站送来桂林。经核查,这两个瑶族小姑娘来自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某村,救助站给予她们生活照料的同时,还开展了心理疏导、女童生理卫生宣教等工作,再三叮嘱后将孩子护送回家。

  一个多月后,工作人员再次电话联系父母回访,得知两个小姑娘回去后仍旧不愿上学,桂林市救助管理站立即与当地民政部门和学校联系,派出党员工作队奔赴瑶乡,对父母和孩子分别开展工作,并帮助对接当地社会服务机构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为孩子们提供专业服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孩子都认真表态愿意进入职业学校好好学一门技术。未来的日子,桂林市救助管理站会持续跟踪她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尽全力保障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基本权益。

  深入少数民族县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救助站供图

  2021年以来,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深入周边少数民族聚集县区开展了一系列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现场参与师生超过1100人,线上及线下受益未成年人超过4400人。

  今年10月的一天,来自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的一名孕妇因从家中走失,由公安人员送来救助站,已经怀孕四个月的这名女子是一位瑶族同胞。工作人员热情地将她安排在女受助房住下,给予格外关注与照料。当天夜晚,发现她头痛不舒服,值班人员当即护送其前往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在获悉为既往精神病史停药的反应后,为确保她能得到更专业妥当的救治,工作人员又立刻与福利医院联系沟通,马不停蹄地在深夜把这位瑶族准妈妈送往市福利医院接受治疗。与此同时,站内工作人员加大寻亲力度,与女子的家人也取得了联系。第二天,焦急的家人从龙胜赶来,将情况一切安好的女子接回了家。

  质胜于华,言胜于行。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将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用一视同仁的关爱与救助,将党的温暖惠民政策传递给生活无着、临时遇困的各民族同胞,共建美好和谐的家园。(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