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贵港市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桂平·麻垌荔枝文化节活动
发表时间:2022-07-07 20:23:13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又是一年荔红时,再邀亲朋庆丰收。7月6日,广西贵港市举办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桂平·麻垌荔枝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民众及游客参与体验。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6日电(记者 黄艳梅)又是一年荔红时,再邀亲朋庆丰收。7月6日,广西贵港市举办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桂平·麻垌荔枝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民众及游客参与体验。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熊耀章 摄

 

  当天的活动在桂平市麻垌荔枝产业核心示范区集散中心举行。名特优农产品展销、趣味互动、书画摄影大赛、荔枝采摘体验活动、电商直播带货、银行授信签约、农产品购销签约等系列活动在主会场同步进行。

  本次活动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旨在以“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形式,通过以节搭台,经贸唱戏,促进当地荔枝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展现贵港市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熊耀章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李伟鹏在活动上讲话称,近年来,广西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大力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升级打造了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6个千亿元产业,以及蚕桑、中药材、优质家禽3个500亿元产业。广西的水果、桑蚕、秋冬蔬菜、优质鸡、奶水牛等特色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广西累计发布了“广西好嘢”品牌411个,品牌价值3200亿元,认定了麻垌荔枝等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54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图为活动现场展示的各品种荔枝。熊耀章 摄

 

  贵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新玲在仪式上讲话并宣布活动启动。刘新玲介绍,近年来,贵港市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五大振兴”,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85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预期。

 

 
图为活动现场展示的各品种荔枝。熊耀章 摄

 

  刘新玲称,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贵港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充分发挥好区位优势和品牌资源,努力打造农业产业高地。一方面,倾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高效农业。2012年,麻垌荔枝获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麻垌镇被命名为“广西麻垌荔枝之乡”。2019年入选广西农业品牌目录,被授予“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另一方面,以节搭台,经贸唱戏,通过连续举办荔枝文化节,有力地推动了贵港农产品的产供销,充分展示了贵港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优质的投资环境和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

 

 
图为电商主播在销售荔枝。熊耀章 摄

 

  桂平是广西最重要的荔枝产业基地。目前,桂平市荔枝种植品种共有40多种,种植面积达约20万亩,年均产量5万吨以上。所产出的荔枝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清甜脆口、皮薄汁多,多年来畅销全国各地。其中,尤以桂平市麻垌荔枝最为出名,历年来获奖无数,其中:1995年麻垌镇荣获“中国荔枝之乡”称号;2010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2012年麻垌荔枝荣获“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2019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21年麻垌荔枝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麻垌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广西麻垌荔枝之乡”;麻垌镇鹧鸪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5年选送的荔枝样品参加“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连年获奖,共获得了4金4银1铜的骄人成绩。

 

 
桂平市麻垌荔枝丰收挂满枝头。熊耀章 摄

 

  桂平市市长黄德佳在活动上称,近年来,作为广西荔枝第一县,桂平市高度重视荔枝产业的发展,把荔枝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进行培育发展。该市通过设施改进、品种改良、销售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荔枝种植和销售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聚集化融合发展,相继换接了岭丰糯、观音绿、仙进奉、冰荔等十多个优质稳产荔枝新品种,价格比普通荔枝提高了4倍以上,全市累计品改面积8万多亩,预计全年荔枝产量5万吨,产值4亿以上。同时,该市在荔枝深度产业开发方面也下了不少苦功,相继研发生产出了荔枝酒、荔枝蜜、荔枝罐头、荔枝干、荔枝醋等多种特色鲜明的深加工产品,形成了具有独特桂平特色的优质高产高价荔枝产业。

  “小小荔枝大有可为。”黄德佳表示,下一步,桂平市将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加突出荔枝产业升级发展,全力打造集科研、生产、加工、电商物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桂平荔枝”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