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巴马:“三驾齐驱”激活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发表时间:2022-07-16 07:41:22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巴马瑶族自治县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大局,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最大限度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干部人才优势和群众优势,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激活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强劲动能。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16日电(罗恩才)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大局,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最大限度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干部人才优势和群众优势,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激活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强劲动能。

  强基铸魂固本,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把支部建设作为抓党建、促振兴的重要抓手,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规范化建设。以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为契机,提出定期培训强基、定期督查通报、定期分析研判、督查产业发展、限期整改提升即“311”行动措施,不断提升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从深从细夯实党支部建设根基。创建农村基层党建精品示范群2个,成立片区联合党委2个,评定星级村党组织58个,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巴马召开。精细化推进。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5项主要指标入手,通过在强化政治明责尽责上抓细做实、在建强堡垒优化组织上抓细做实等“九个抓细做实”措施,成立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指挥部,精细制定要素清单,实行月督查月通报季调度,每季度末召开调度点评会,让各支部互学互评、共享共进。示范化带动。发挥党支部抓党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正向拉动、点面开花的工作格局。先后探索推出“一部三会”引领基层善治、“两定四联一考”党员楼栋长制促进社区治理、“三强三共”打造党建引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一责三联三覆盖”“田园党建”引领业兴村治民富、党员先锋积分驿站等一批典型示范,并总结提炼逐步推广。

  聚力提质赋能,解锁乡村振兴人才密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发挥好人才重要支撑发展作用,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想方设法聚贤才。出台《巴马瑶族自治县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激励暂行规定》,探索建立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引育用扶”新模式。先后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8人,发放人才生活补贴1300余万元,提供人才安居100余套。探索“平台+项目+人才”融合,深化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学者10余名。

  创建广西大学巴马产教融合研究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巴马康养学院等,联合共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将巴马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示范区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调优训强“领头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向乡镇党委和普通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双向”述职评议考核,常态化研判履职情况,先后调整充实村党组织书记5人。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比武,每年评选一批先进典型,营造跟着学、照着做、比着干浓厚氛围。实施乡村振兴主题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提升其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结合干部夜校培训班等,县乡两级组织开展集中培训49期,培训8000余人次。精准选派强能力。全面强化全县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管理,109个村(社区)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并通过腾讯视频连线和实地随机督查等方式,每个月开展驻村住夜情况督查不少于4次。从严抓实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县乡党委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责任,通过宣传表彰一批、约谈提醒一批,让干部留得住、干得好。

  壮大集体经济,注入乡村振兴源头活水。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培育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压责任。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内容,推动责任落地落细。挖潜能。用好用活丰富红色资源,以西山乡弄烈村等红色名村建设为重点,推动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韦拔群烈士牺牲地——香刷洞、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辖区内32处革命遗址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全面激活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把红色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强规划。

  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办法,结合乡村振兴联系帮扶制度,建立后援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机制,打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名村,以示范引领带动全面提速发展。2021年全县全县109个行政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均达5万元以上,总收入累计达1029.26万元,全部消除“空壳村”,燕洞镇入围国家级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