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巴马“田园党建”惠民服务让群众心里踏实
发表时间:2022-09-20 09:27:29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巴马县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的“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正释放出暖心惠民的效应。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20日电(谭文胜)“我们老百姓发展遇到困难,有党员干部帮忙,有技术员来指导,在家门口做工有收入,心里踏实。”巴马(茂雄)生态康养农业产业园,有数十名群众正在田园打理蔬菜。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让群众脱贫摘帽后心理踏实的是“四个不摘”政策,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乡村田园一线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助群众稳生产能增收。

  让群众“心想”事成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能想成事、干得了事、做得成事,这年头肯拼都有奔头……”温和的秋阳下,任明玺望着绿油油的桑苗,脸上露出微笑。

  任明玺是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同合村脱贫户,正在桑地采摘桑叶,他告诉笔者,想法很简单,就是在家既能照顾八旬高龄的母亲,又能发展产业。今年种桑18亩,租桑地8亩,上半年养蚕6批次收入3万多元,预计全年养蚕收入5万多元,仅此一项家庭人均纯收入就有达万元。同时,还种油茶、养小谷鸡等,收入可宽,生活也越来越好。

  像任明玺这样的脱贫户,在村里还有很多。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主动当起“保姆”的责任。外出务工的党员群众把闲置的土地流转出租给居家照顾老人小孩的家庭,种起了桑叶,使外出的无牵挂,居家的有事干有收入。

  群众有愿望有想法,党支部主动认领,党群联动适时帮助服务,群众的希望就能变现。甲篆镇百马村地处美丽的盘阳河畔,发展田园综合体前景广阔。

  “我们百马村目前流转土地1300亩,以每年每亩1500元的价格流转给深圳茂雄公司,村民在家门口既可以务工又可以拿到租金,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群众投身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巴马甲篆镇百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黄树说。

  百马村善屯党支部组织召开党群理事会时有群众提出借助田园综合体发展民宿的想法,符合发展需要,于是在规划设计、信用贷款等方面全力帮助协调,支持4户群众发展民宿。充分发挥“一部三会”(党支部、党建理事会、家庭代表会、乡贤参事会)作用,让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村级发展决策的全过程,让群众心想事成。

  让群众“堵点”疏通

  在巴马,油茶、桑蚕等都是基础性、常规性产业,群众很乐于发展,但有的农户技术跟不上,增收不明显。

  该县充分利用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帮扶巴马发展特色产业等政策利好,因地制宜实行“田秀才”“土专家”“泥腿子技术员”一周一指导制度,开展技术服务到田间地头。推行“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所略乡局桑村巴朝屯是个油茶生产大屯,全屯共有29户,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屯内自主育苗、连片种植,目前种植油茶1200多亩,单是这一产业,户均增收就3万多元。易地安置点的脱贫户,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是个“堵点”。巴马县利用扶贫资金1200多万元,在定马林场通过“退桉还茶”方式建设油茶示范基地1585亩,有效解决易地扶贫安置点1500户脱贫户就业。

  同时,积极引进、培育油茶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重点扶持广西巴马印象生活体验产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农户加入合作社,建立3万多亩有机油茶基地、12万多亩绿色油茶基地,建成日处理30吨油茶籽物理冷榨生产线和年产4600吨高级精炼山茶油生产线等,并通过指导让群众熟练掌握压榨技术,成为了新时代的产业工人。

  从县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巴马县今年油茶新造林任务完成0.669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完成2.147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油茶种植覆盖农户6.01万户,其中脱贫户1.0846万户。

  让群众“有事”不慌

  “今年我老婆脑溢血瘫痪在床,我无法外出做工,好在身边有党支部和联系干部帮忙,在家发展养殖产业,心不慌。”西山乡弄友村监测户覃炳康说出心里话。

  外出务工增收快,因家中有老人病人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户就得靠产业来增加收入,而产业发展要有资金、有技术、有服务。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得在这里使劲出力。巴马机关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互帮互助,组织联帮、党员联扶、党员干部帮带群众成为常态化“不打烊”。

  “后盾单位每周都派同志进村入户,驻村工作队每天都入户走访,群众有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做到一户一策,让群众时时刻刻都感到我们和他们在一起。”巴马县西山乡弄友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家俊说。

  弄友村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遍访,针对农户产业发展资金困难,探索实行“借猪养殖,得利还本”带动发展模式,利用村集体猪场带动收入增长不快的脱贫户发展养猪产业,群众养猪有了收入后才收回成本,猪本价比市场价低25%。弄算屯的罗美英户,6月借养村集体养猪场10头小猪崽赊账1517元,申报以奖代补得5000元。

  “我到街上看了两次,小猪崽贵而且品相不好,多亏党支部帮了大忙,给我借猪养,还给予奖励5000元。” 罗美英高兴地说。

  像罗美英这样通过“借猪养殖,得利还本”增加收入的农户,全村还有数十户。巴马县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的“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正释放出暖心惠民的效应。(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