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广西武宣县:小鸭子“链”起全产业
发表时间:2022-11-24 10:22:17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康顺鸭产业示范区鸭苗产销两旺,其“点燃”的是武宣县聚焦现代养殖业,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之“火”。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24日电(陈冬梅)沿着S304线武宣县城往三里镇至近灵湖村大门,沿左边水泥路再驱车五六分钟,便见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排排列整齐的鸭棚。

  “嘎嘎嘎……”一群毛茸茸的小鸭欢快地叫着。“示范基地有23个全自动孵化车间,全年大概能孵化鸭苗5000多万只。这些鸭苗除供应给本地养殖户外,还销往广东、四川、云南等省份。”康顺鸭产业示范区负责人陈兰卓介绍说。

  康顺鸭产业示范区鸭苗产销两旺,其“点燃”的是武宣县聚焦现代养殖业,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之“火”。

陈冬梅  摄

陈冬梅 摄

  武宣县地处桂中,水系发达、河湖纵横、水草繁茂,水禽养殖一直是武宣县畜牧业生产的传统优势项目,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鸭子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天然场所。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肉鸭养殖这一传统产业,通过建链、强链、延链,建成以种鸭饲养、鸭苗孵化、肉鸭养殖、肉鸭食品加工、鸭毛加工、饲料加工、熟食加工、冷链物流、餐饮门店连锁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目前,肉鸭养殖全产业已成为该县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从“养殖基地”到“示范园区”

  “当初这是个废弃的矿区,进来的路十分难走。”陈兰卓告诉笔者,从规划到征地建设,从最初基地仅有的两条孵化生产线,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平方米孵化厂房、420台先进的孵化设备,全靠党委、政府的支持,第一期18栋肉鸭养殖大棚投入使用,每栋养殖大棚分4层网床立体养殖,年可以出栏9至10批约9万多只肉鸭。

  据悉,2019年,武宣县委、县政府谋深谋实农业产业化课题,将肉鸭养殖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增收。在三里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在外地创业已有一番成绩的陈兰卓,返乡创办了武宣康顺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并参与自治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全部采用自动喂料线、节水型饮水器、水帘降温、自动输粪带等现代化养殖技术,推广“微生物+”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实现粪污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

  目前,基地从种鸭的饲养、鸭苗的孵化、肉鸭的养殖,到委托公司屠宰肉鸭、加工食品、加工鸭毛,形成一条较完整的产业链。

  从“单兵作战”到“组团致富”

  在二塘镇上召村区家养鸭场,成群的鸭子在欢快地“抢食”,场主区振丰介绍说:“种鸭是从三里镇的康顺公司引进的,已和公司签订合同,鸭蛋保价收购,收益稳定。”

陈冬梅  摄

陈冬梅 摄

  武宣县注重发挥康顺鸭产业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强化示范区与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推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的“五统一”利益联结模式,既让养殖户吃上“定心丸”,也保障了鸭源的充足稳定与食品安全,真正实现公司良性发展、百姓受益受惠,打造了公司与农户双赢新样板。

  据了解,示范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引进企业3家,联营合作社15家,三里镇的灵湖、双龙等15个村民委利用衔接资金和村委账上资金入股示范区,每年合计分红30万元以上;示范区长期吸纳脱贫人口务工,用工高峰期可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每年带动群众务工收入超200万元;每年群众代养种鸭、肉鸭,示范区保价回收,年产值达15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群众务工和群众养殖三个带动。

  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美食”

  “俗话说,广东的鸡,广西的鸭,武宣人过节,餐桌上少不了柠檬鸭、子姜炒鸭、白切鸭、啤酒鸭、可乐鸭、酸笋焖鸭等特色菜。”武宣县商贸中心一肉鸭销售店老板告诉笔者。

  据悉,武宣县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等方式,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走向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在县城街区,烧鸭、烤鸭店遍布各街区,多家相关美食店更成了“网红”,深受广大居民青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