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金融
字号:
中国银行打造金融服务体系“升级版”为东博会添彩
发表时间:2021-09-13 11:55:0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9月10日至9月13日, 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作为连续18年担任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办银行,中国银行与东博会再次紧握合作之手,以智慧、开放、高标准、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为盛会添彩。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13日电(黄欣)9月10日至9月13日, 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作为连续18年担任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办银行,中国银行与东博会再次紧握合作之手,以智慧、开放、高标准、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为盛会添彩。

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供图

  实力护航,打造金融服务体系“升级版”

  本次东博会,中行广西区分行共派出百余名志愿者,经过业务产品、服务技能、综合素养等全方位的集中培训,构成了东博会上最专业、最亮眼的一支金融方阵,为本届东博会提供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的金融支持。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作为唯一一家连续18年把营业网点搬进东博会的银行,今年中行以“自助+人工”“场内+场外” “线上+线下”三种模式的金融服务全方位助力东博会。其中,临时网点内设2个现金柜台和3台智能柜台,一站式为参展观众提供开户、存取款、外币兑换、国际国内汇款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此外,场馆内设置了中行ATM服务区、POS机服务区,数十余名志愿者形成流动的金融服务咨询小站,为参展观众提供全覆盖、不间断的现场金融服务。

  “我指导帮助一位泰国商人成功兑换了外币,学了多年的泰语真的能帮助别人!”“熟悉的柬埔寨和缅甸商人的面孔这次不例外又出现在了临时网点,原来他们的业务每次都来中行办。”几名中行志愿者愉快地交流着。作为东博会最“铁”的朋友,针对境外参展商客户较多的特点,中行发挥全球化的经营优势,精选一批精通多门外语的志愿者入驻临时网点和各大展区,同时在南宁市30家酒店设置外币代兑服务点,充分满足客户6种外币现钞兑换以及29种外币兑换人民币的服务需求。

  此外,中国银行通过优化线上支付渠道推出东博会商圈支付优惠活动,涵盖2大核心商圈近百家商户,进一步提升境内外客商的参展体验;移动金融服务小组更是现场入驻东博会,深入各展馆及展商,通过携带便携式智柜设备上门提供开卡开户、智能pos机申办等基础金融服务,解决国内外参展商的各式金融服务需求。本次展会累计服务线上线下近千个各国参展企业,服务超数十万人次。

  科技赋能,全方位展现主办银行别样精彩

  东博会期间,南宁会展中心“中行红”成为亮眼风景,中国银行主展台在国家主题馆展位精彩亮相。在主展台区,今年新设置的“冰雪冬奥”主题体验区、“数字人民币”体验区、5G智能化网点展示区“科技感”和“吸睛力”十足。无人全自助智能服务、冬奥VR滑雪场景体验、手机银行7.0升级版多项现场新颖体验吸引了大批参展群众前来精彩互动,彰显金融科技力量。主展台还设置专区展示了中国银行在助力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八大金融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引来观众频频驻足,媒体竞相采访。

  现场金融服务不过是中行全方位服务东博会的千山一景。中国银行全力助力云上东博会,线上线下双线参展,通过科技赋能、云端相见,为线上东博会所有参展企业提供24小时、全流程的数字化会展金融服务,深度助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东博会”。本次东博会上,中国银行还联合主播开启云上直播活动,观众指尖直达中行展位,参展期间播放量、点击率超30万余人次。

  合作共融,金融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

  本次东博会,中行广西分行助力推动多项实体项目落地,深度参与多个重要合作论坛,以实实在在的金融力量助力建设“一带一路”朋友圈。

  9月11日,在第13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中行启动面向东盟跨境人民币“3+3+1”战略合作与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构建与3家东盟国家商业银行、3家中国银行东盟机构直接合作的“3+3+1”机制,全面深化中小企业跨境撮合、现钞跨境调运、区域交易、双边本币结算、跨境投融资、外汇交易、自贸区服务等全面战略合作。这是继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银金融中心、中国银行面向东盟跨境金融创新中心相继落地广西南宁之后中国银行助力广西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又一成果。

  此外,东博会期间,中行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中马“两国两园”合作升级推介会、中国东盟跨境出海海峰论坛、广西地方金融机构共建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联盟圆桌会议,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中行智慧,中行方案。未来,中行将持续依托全球化、综合化的经营优势,以跨时区、跨地域、无国界、不间断的全球服务帮助企业打通“走出去”“引进来”的金融大动脉,为国内外企业互融互通搭建更紧密的桥梁。(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