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部校共建:广西民大传媒学院着力培养学生融合传播硬能力
发表时间:2021-06-01 17:07:04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 2017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启动第一轮“部校共建计划”,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广播电视台共建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0年又启动第二轮共建计划,柳州市委宣传部、柳州日报社与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共建。经过共建努力,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着力培养大学生全媒体融合传播的硬能力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7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启动第一轮“部校共建计划”,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广播电视台共建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0年又启动第二轮共建计划,柳州市委宣传部、柳州日报社与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共建。经过共建努力,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着力培养大学生全媒体融合传播的硬能力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坚定方向,培养正确的新闻价值识别能力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要求各共建单位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这个核心,以培养党的新闻事业合格接班人为总目标,着力抓好共建精品课程和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研究智库建设等各项任务。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首先在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增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等名家名师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讲座,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摆正传媒类专业的教育方向。

  按照部校共建安排,广西广播电视台先后派出五名高级职称的采编骨干到传媒学院挂职任课,作学术报告,把媒体经验和最新的传播技能传授给大学生。传媒学院也派出六名教师到媒体挂职实践,学习采编技能。

  深入细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使大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职责与使命,形成正确的新闻价值识别能力,在全媒体、全民传播时代掌握正确的新闻传播价值判断标准。

  新闻学2018级学生孙碧莹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价值与西方商业化的新闻价值完全不同,我们必须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新闻传播教研室的教师认为,教学中也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教学案例分析坚持以正面案例为主,先讲清楚正面案例,再分析负面案例。克服西方新闻观的影响,动不动以负面案例导入新闻教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视角,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闻价值体系教育网络时代的大学生。

  初心不改,一字一句为能力

  2021年新学期刚开学,传媒学院新闻专业2017级学生李雪群把自己在《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实习发表的作品发给指导老师,三个月的实习在《光明日报》发表报道4 篇,在光明网发表报道28篇。同在一个单位实习的同班同学苏建洁则在光明日报客户端发表报道37篇。经过实习检验,两人的新闻写作能力和图片摄影水平够达到《光明日报》的发表要求。

  2017级新闻专业40名同学分散到人民网广西频道、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实习,全部都完成了实习发稿任务。

  为了培养过硬写作能力,传媒学院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报道写作》《高级新闻写作》《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等新闻写作课程群,将写作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之中,分配到能力课程的教学全过程,落实到每一次采编实践中,细化到每一次作业的批改评讲中。形成“理论教学——作业提高——采编实践——发表作品——循环递进”一条龙写作硬能力培养模式。

  为了规范写作教学,学院教师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资深媒体人合作编写出版教材《媒体新闻写作》并投入教学使用,以当代媒体的创新方法指导学生新闻写作实践。该教材首次将“专题报道”作为新闻文体列入教科书,并专门开设《专题报道写作》课程,使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显著提高。该教材目前已被四川外国语大学等七所院校采用。

  新闻传播教研室教师坚持“能写就是硬道理”的教学理念,写作类课程除课堂教学外还带领学生深入街道、农村采写新闻,坚持一周一次写作练习。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以编辑的要求一字一句批改学生的作业,把媒体的高标准和硬要求落实到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批改中,将学生的事实描述与文字精确表达能力调校到位。

  培养融合传播硬能力,出作品出人才

  学院以培养新闻价值识别能力为引领,以新闻采写作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编辑创新能力、图片处理能力、音视频摄制能力、声像传达能力、网络传播营运能力等七大全媒体融合传播硬能力。

  学院建设有新闻出版实验中心、广播电视实验中心和融合媒体综合实验中心等三大实验中心,加强实践教学与能力实训。学院建有院报、院刊、书苑编辑部、网站、新媒体中心、实验电视台六大实验媒体。选拔学生进入实验媒体担任主编、主任、记者、编辑、编导、播音主持等工作,在媒体环境中进行沉浸式培养,选拔“双师”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以媒体化运作、任务驱动、作品考核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硬能力。

  近几年来,传媒学院学生发表各种媒体作品1000多篇,出版院报272版,院刊32期,编导主持节目80多场,编校书稿100多本,约800万字,参与策划栏目170多项。每年有270多学生到校园媒体实践实训,近五年达到1300多人。

  近年来传媒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和中国大学生公关策划创业大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各级大赛项目1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共100项(国家级36项,区级64项)。期中获第二届经典诵读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优秀奖1项和全区集体组一等奖1项、学生专业组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第九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互联网+”区赛铜奖1项;获区级大创立项10项。

  学院每年还组织新闻快报、班报、新闻摄影、新媒体创意、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编校大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公关文案大赛等大赛,以参赛促进融合创新能力生成,增强竞争硬实力。

  传媒学院依托共建平台,与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驻桂社站和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等二十多个媒体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派遣学生到媒体单位进行寒暑假和毕业实习,学生在央媒、省媒发表大量作品。硬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创新力和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0%以上。培养出新华社、央视、中新社等央媒和省市媒体的大批融合传播人才,实现了出作品,出人才的培养目标。(黄国春/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