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第四届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消费节将举办
发表时间:2021-07-22 21:08:06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区长林涛22日介绍,第四届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消费节将于7月30日开幕。兴宁区将进一步整合城区旅游和体育资源,打响品牌,建立体育多元化全方位发展格局,丰富市民的文化、体育、旅游生活。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2日电(杨志雄 罗予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区长林涛22日介绍,第四届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消费节将于7月30日开幕。兴宁区将进一步整合城区旅游和体育资源,打响品牌,建立体育多元化全方位发展格局,丰富市民的文化、体育、旅游生活。

 

 
图为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区长林涛介绍第四届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消费节有关情况。兴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当天,兴宁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第四届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消费节有关情况。

  兴宁区具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美称,是“老南宁”历史文化发源地,也是生态旅游资源大区,彰显邕州无穷魅力。兴宁区获评为首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治区体育旅游示范试点县(区),勇当全国、全区体育旅游融合的先行者。

  林涛称,兴宁区以体育旅游为发展方向,积极发展轮滑、马术、卡丁车、电子竞技、越野摩托等新型、高端的运动休闲项目,丰富了运动供给,找到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2018年以来,兴宁区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推动了兴宁区“体育+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和兴宁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为第四届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消费节新闻发布会现场。兴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第四届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消费节(以下简称“休闲大会”)由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南宁市体育局共同主办。本届“休闲大会”以“礼赞建党百年 悦享健康兴宁”为主题,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开幕式、2021年庆建党100周年·兴宁党员百人拔河大赛、2021年南宁市兴宁区广场舞大赛、2021年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2021年南宁市兴宁区青年4V4篮球赛、2021年南宁市兴宁区驻邕高职院校足球联赛、2021年南宁市兴宁区青少年跳绳大赛、2021人民电竞超级联赛(PPL)南宁站等八项赛事及活动。

  林涛介绍,本次大会将呈现“五大亮点”:一是大会形象升级,品牌形象化。本次大会在往届标识“兴”和吉祥物“兴宝”基础上,首次提出“兴”和“宁”的组合标识形式,全新设计标识“宁”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点,以繁体字“寜”为原型表达兴宁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包含了代表兴宁丰富旅游和体育资源的符号;以及根据每个赛事设计了专属吉祥物。

  二是创新办赛模式,体育赛事品牌化。大会将延续人民电竞超级联赛(PPL)南宁站,将其打造成为城区品牌IP赛事。除此之外,还将举办2021年南宁市兴宁区驻邕高职院校足球联赛、2021年南宁市兴宁区青少年跳绳大赛、2021年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通过专业赛事的运营,打造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的四大品牌IP赛事,加快建设电竞(广西)产业园、三塘智力运动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培育三塘体育产业聚集区,为城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是设计娱乐化赛事,覆盖全龄段、群众参与度更高。大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把办好大会、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抓手。本次大会赛事分为专业化赛事和娱乐化赛事两大类型,除了专业选手参与的权威品牌赛事,也有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娱乐化体育赛事,覆盖儿童、少年、青年、中老年全龄段,突出体现体教融合、亲子互动、健康休闲、时尚活力等特点。

  四是发放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体旅消费券,有效拉动区域消费。兴宁区作为南宁历史悠久的商埠,商业氛围浓厚、消费能力强劲成为兴宁区的特色之一。为贯彻落实南宁市委、市政府关于“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补”的工作部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进一步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动和潜力释放,大会期间将发放总额度为10万元的兴宁体育旅游休闲大会体旅消费券。届时消费者购买兴宁城区内的景区、酒店、体育用品、运动健身场所等商家服务或商品均可享受优惠。

  五是献礼建党100周年,讲好兴宁红色故事。本届大会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大会特别安排了“2021年庆建党100周年·兴宁党员百人拔河大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兴宁红色文化内涵,推出“红色基地线上研学”活动,精心设计以毛主席接见各族人民纪念馆、邓颖超纪念馆、那考河等九个红色教育基地为打卡点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制作了兴宁红色研学VR地图,市民可以通过移动载体,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兴宁厚重的红色底蕴。(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