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广西南宁:统筹规划中小学校布局 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1-09-24 11:30:47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记者从南宁市有关部门获悉,截至2021年秋季学期,南宁市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22所(包括新建、迁建、重建),提供学位约4.04万个;新开办公办幼儿园26所,提供学位约8640个。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21日电(王柳慧)记者从南宁市有关部门获悉,截至2021年秋季学期,南宁市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22所(包括新建、迁建、重建),提供学位约4.04万个;新开办公办幼儿园26所,提供学位约8640个。

  近日,南宁市委网信办、南宁市委教育工委、南宁市教育局主办2021年“网友看南宁”——“走进南宁校园,了解教育资源”活动,媒体记者走进南宁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金海路幼儿园、南宁市第一中学(五象校区)高中部和凤岭北路中学,实地了解各个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教学管理情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南宁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南宁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统筹规划中小学校布局,大力加强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位紧张的问题,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更多市民,保障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过去5年来南宁市共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105所,新建幼儿园131所,新增学位22.75万个,全力保障首府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图为南宁市第一中学(五象校区)高中部特色教学之一足球教育获奖展出。 王柳慧 摄

 

  南宁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18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南宁市第一中学(五象校区)高中部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报告厅、实验楼、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教工管理用房、标准运动场、露天游泳池等基础设施。规划设置60个教学班,可容纳3000名学生,现有46个高中教学班,2368名学生。

  南宁市第一中学五象校区校长黄涛介绍,学校有“一主两翼“的教育教学特色,以科技教育为主线,以足球教育、艺术教育为两翼,重视特长学生体育美育德育作用。2020年该校学生荣获首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科技教育走在全区中小学前列;2021年学校网球队员参加中国中学生网球联赛(总决赛)荣获高中组女子团体赛冠军。

 

 
南宁市凤岭北路中学的学校内部环境。 王柳慧 摄

 

  南宁市凤岭北路中学是青秀区直属公办的一所初级中学,2021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学校位于青秀区建岭路,设48个教学班。凤岭北路中学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占比约15%,中级教师占比约40%,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约15%。学校基础设施完备,除教学专用教室与多功能教室外,还建有1栋体育馆,室内外篮球场7个、排球场2个、塑胶跑道足球场1个。此外,学校配备一千余张午休床位及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的饭堂,可安排早、中餐及午托。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学习画画。王柳慧 摄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是一所由南宁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的完全小学,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办学,学校坐落于南宁市良庆区坛洋路4号。学校倡导“春夏秋冬四时皆为教育良机,东西南北万象皆有教育良材”,主张“纳四时之气,应万象之新”的四时教育。围绕以智育人、以体育人、以美育人、以劳育人四方面开办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正在举办科学实验展演。王柳慧 摄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四实验小学校长韦校长介绍:“目前我们学校一共有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四人,分别是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科学学科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在学科上我们保证有引领,尤其是在疫情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很多很好的疏导与解决。”

 

 
南宁市良庆区金海路幼儿园幼儿园的音乐一角,学生平时在这里上音乐课。 王柳慧 摄

 

  南宁市良庆区金海路幼儿园幼儿园教室设备配备齐全,环境布置富有幼儿特色,户外活动场地宽敞,配有大型运动器械和塑胶场地,以及大型木质体能训练乐园、篮球场、足球场、沙坑、戏水沟等,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和儿童化特点。幼儿园师资方面,现有教师30多名,获得市级骨干教师、城区优秀教师、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金海路幼儿园园长蒋婷介绍,幼儿园将坚持以人才兴园、以质量办园、以科教促园,努力打造具有艺术特色的幼儿园,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服务周边的幼儿和家长。

  据悉,接下来,南宁市将以“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要目标,以“提品质”和“作引领”为主要方向,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着力优化布局、促进公平、补齐短板、提升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位适龄孩子都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让南宁将进一步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