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广西“十四五”就业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发表时间:2022-03-03 17:06:44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召开2022年全区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总结2021年广西就业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2日电(张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召开2022年全区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总结2021年广西就业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广西人社系统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稳就业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聚焦重点群体就业,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广西将以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为抓手,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1年广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全年就业任务指标圆满完成。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0.7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6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2.49%,保持在较低水平。

  就业岗位保持总体稳定。去年以来,全区高效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和扩大了就业岗位。全区减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36.55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3.86亿元,帮助7.41万户用人单位稳定职工208万人。全区3000多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24.6万人,其中脱贫人口3.9万人。2021年度,全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87,每100名求职者可以选择187个岗位,就业岗位总体充足,劳动力市场保持活跃。

  重点群体就业保持平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中向好,2021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4.7%,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96.6%。农民工就业实现总量增、收入增,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持续扩大。全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搬迁户,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全区人社部门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城乡困难人员就业。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总体良好。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去年以来,广西开展“技能广西”行动,推广使用培训券,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八桂家政”、“八桂建工”、“八桂米粉师傅”等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岗位技能培训,上线使用广西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系统,成功举办第一届广西技能大赛,职业技能提升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据统计,2021年全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达到65.51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劳动者技能提升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和谐劳动关系持续巩固。广西持续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根治欠薪工作取得实效,全区没有发生因规模性裁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有力促进就业大局稳定。

  保市场主体、瞄准重点群体、支持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做好就业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广西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更好发挥市场化背景下政府促进就业作用,全力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2022年力争实现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6.0%以内。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优先导向,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今年年,广西将把“保市场主体”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强助企纾困政策支持,通过政策企业减负稳岗和培训用工;加强企业用工支持,摸清本地产业工人队伍和企业缺工底数,加强供需对接;加强技能人才支持,在“人才培养”和“人才留用”上下功夫。

  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首先是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实施好“高校毕业生留桂就业计划”、“2022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季”等活动项目,今年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80万个以上,引导毕业生留桂就业。其次,要促进多渠道农民工就业,做好外出务工服务和就近就地就业服务,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建设。同时,加强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问题。

  此外,广西还将加大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支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整合资源,用好平台,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作用。推进零工市场建设,鼓励各地围绕产业园区、企业集中区用工需求建设零工市场。此外,广西还将加强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工作。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规范灵活用工,特别是加强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灵活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