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在南宁举办“2022望道出版论坛”
发表时间:2022-07-10 16:18:38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7月9日上午,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与出版传播” 的“2022望道出版论坛”在南宁举办。

  系统提升理论研究与出版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望道出版论坛”在南宁举办

论坛现场

  7月9日上午,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与出版传播” 的“2022望道出版论坛”在南宁举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利来友,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班忠柏,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以及国内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论坛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协办。

论坛现场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利来友,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分别致辞。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铁,广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钟瑞添分别主持论坛开幕式和主旨发言环节。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利来友表示:

  广西学术界和出版界应深耕八桂文化、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工作,形成一批系统化、特色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高质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版传播工作。希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理论研究体系,促进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铁主持论坛开幕式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铁主持论坛开幕式

广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钟瑞添主持主旨发言环节

广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钟瑞添主持主旨发言环节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在致辞中表示:

  广西师范大学是“人文强桂”的主力军,也是首批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之一,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讲和传播,是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成立以来,积极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大局及中心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次论坛专门将主题聚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与出版传播上,这也是出版社一贯的出版宗旨和文化担当的积极体现。学校将全力支持学校出版社集团深入挖掘反映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广西民族团结进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优秀选题,培育和出版一批在学术界、文化界和广大读者中都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优秀作品,在各族群众心中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的理想信念,以多种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追求,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致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在致辞中表示:

  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将这次论坛主题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与出版传播”,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的再推进、再落实,也是贯彻落实和积极服务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切实行动。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助力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体广西师大出版人需要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的新课题。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将以这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研究机构及各位专家的联系与协作,共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出版传播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大成就,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新的力量。

  在主旨发言阶段,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徐杰舜,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主任覃彩銮,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教授凌经球,广西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赵明龙,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先后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究与出版融延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作主旨发言

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作主旨发言

  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指出:

  无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都必须有理论研究作支撑,编撰《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理论与实践丛书》着眼于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理论及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相关理论,可以帮助广大群众正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巩固和提升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水平,增强和提高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理论研究地位和水平。他建议尽快出版,同时他还介绍了该丛书的内容、工作机制和编写计划等。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徐杰舜作主旨发言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徐杰舜作主旨发言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徐杰舜认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锤定音,相关理论研究是对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的有力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及出版工作要从长远考虑,起点要高、站位要高、视野要宽,要站在国家的高度、中华民族的高度进行,可以从理论探究、历史建构、实践考察三个方面去开展,助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主任覃彩銮作主旨发言

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主任覃彩銮作主旨发言

  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原主任覃彩銮认为:

  广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广西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具有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广西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学术界和出版界,都要为推进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示范区助力。学术界和出版界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策划、整合、打造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示范区的相关选题,形成合力,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示范区提供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教授凌经球作主旨发言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教授凌经球作主旨发言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教授凌经球指出:

  广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迫切需要理论支撑,相关丛书的编纂、出版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够弥补现有理论的短板,也能融合新时代理论,追求创新。同时,凌经球也对丛书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包括成立全国一流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大财力支持等。

广西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赵明龙作主旨发言

广西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赵明龙作主旨发言

  广西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赵明龙表示:

  出版《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理论与实践丛书》意义重大,有力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有效总结广西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经验,是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国家、服务广西的有效措施。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和出版工作,他提出了要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挑选作者队伍,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培养新一批广西民族理论工作者等建议。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作主旨发言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作主旨发言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提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全域性问题,要在全社会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如党员干部、社会、学校教育体系等,并将研究成果、身边的人或事转化为相关出版物。地方教育界、文化界、出版界要拧成一股绳,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教育及教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坛上,广西大学教授罗树杰,自治区文旅厅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许晓明,南宁师范大学教授黄桂秋等多位学者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发言,探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式与理论创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版工作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深入贯彻落实了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自治区党委《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推进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有助于提升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为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自觉将主题出版工作聚焦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发挥自身的发展优势,积极组织策划《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理论与实践丛书》等选题,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广西示范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出版传播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望道出版论坛”旨在弘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广西师范大学前身广西师专中文科主任陈望道出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守望真理、坚持大道,为学界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不断推出展现“中华民族新史诗”的出版精品力作,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

  文丨韦兰琴、秦念、杨昕然、叶琳(实习)

  摄影丨李显杨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