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旅游
字号:
广西兴安县漠川乡打造产业文化一体化慢游小镇
发表时间:2021-11-15 15:21:38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地处兴安县城东南面,漠川境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200多年的古村落、1800多年的古樟树等。该乡先后被评为“中国温克葡萄第一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漠川乡万亩温克葡萄园鸟瞰图。漠川乡人民政府提供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5日电(刘健 曾玮 杨长波)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地处兴安县城东南面,漠川境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200多年的古村落、1800多年的古樟树等。该乡先后被评为“中国温克葡萄第一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如今,漠川不仅拥有了一条兴旺的产业示范带,带富一乡百姓,随着文化底蕴的不断沉淀,打出了湘桂古道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三张文化牌,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内涵”。

  一条产业带,成富裕乡村“新画笔”。近日,漠川乡的万亩温克葡萄陆续成熟,果农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忙着采摘新鲜的葡萄供应市场,迎来上市高峰。

  在漠川乡的榜上村委陶家营村葡萄收购点,果农正在忙着将温克葡萄进行分拣、装箱、称重、装车,销往桂林市及周边城市。果农谭秀荣刚卖完葡萄,她笑着说:“我家种了4亩葡萄,今天采摘了2000多斤,卖了1万多块钱,今年收成还是蛮好的。”

  近年来,漠川乡借助丰富的资源优势,以绿色产业、精品示范村、文明新风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启乡村产业致富路。该乡立足经济差异化、地理位置独特化、资源多样化的特点,因地制宜,以“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生态温克葡萄种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起“十里葡萄长廊”,成功打造全国最大的区域性温克葡萄种植基地,产品销往欧美及东盟市场,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温克葡萄第一乡”的牌匾。

  漠川乡人民政府乡长余毅(右一)为民办实事直播带货。杨长波 摄

  “现在,合作社党组织定期组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并设立‘一村一栏’,每周提供产前、产中技术指导,而且在2014年成功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川珠王葡萄’商标。”漠川乡腾达富民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运龙说。

  截至目前,全乡种植温克葡萄面积达1万亩,产值近2亿元人民币,实现葡萄产值人均收入1.2万元。

  除温克葡萄外,漠川乡多个产业方向发展势头都很“迅猛”。近年来,漠川乡打破单一产业结构,横向发展协兴村“三木”药材、保林村杉木、桥头村红心猕猴桃种植,不断激发各村党支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了漠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漠川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同时,该乡还研发了一系列产品,包括银杏酒、银杏叶茶、银杏辣椒酱、矿泉水等。此外,还有薏米、穇子、小米等品种多样的土特产以及旅游纪念品等,丰富了产业发展面,也拓宽了市场渠道。

  “漠川乡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全乡种植杉木20万亩、竹林14000亩、油茶300亩、厚朴药材9000亩、白果1200亩。林业资源的优势、自然环境的优势地位继续得到巩固,从而更好地全面打造绿色漠川、生态漠川。”漠川乡党委书记张征华说。

  巧打三张牌,让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发展“新内涵”。漠川乡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典型山区文化乡,是湘桂古道上的枢纽之乡。在千余年的岁月里,沉淀了极具地域代表性的古村落文化、古民居文化、古集市文化、古会馆文化等。

  温克葡萄种植户采摘葡萄。杨长波 摄

  穿行在古村中,看到古村民居建筑多为徽派建筑,构建十分讲究,布局合理,砖木石雕、马头墙、高脊飞檐、曲径回廊融合在一起,形成院中有院、门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的格局。在古村还有一件“镇村之宝”—一棵树龄至少有1800年的古樟树。经目测古樟树庞大树体有六七层楼高,树围则需10个成年人拉手方能合抱。

  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后世,漠川乡党委、政府一直着手规划榜上古村的保护工作,成立了古村保护委员会,制定了保护公约和措施,划定了保护范围和类别。编制了《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同时,也制定了全村旅游和经济发展规划,走文物保护与生态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漠川所有的,不止“古文化”。85年前,湘江战役打响。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当时,韩伟将军率领红五军团34师100团为掩护军委纵队渡湘江,最后陷入敌人包围,弹尽粮绝后在灌阳与兴安交界处的轿顶山跳崖,后被协兴村的草药医生王本森救起,谱写了一曲军民互助的鱼水之情;如今,当韩伟将军的儿子韩京京帮助协兴村民完成30多年的村子通车夙愿时,新老两代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得以续写。

  “这四颗子弹是韩伟将军临走时交给我爷爷的,当时还有两条驳壳枪、两个公文包和一个象牙徽章。”王修艳出生的时候爷爷王本森早已去世,但关于爷爷王本森救助红军的故事他却如数家珍。

  “漠川是一个充满红色基因的地方,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始终把红色文化贯穿新时代干部队伍党性教育过程,着力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理论教育体系开发上下功夫,确保党性教育有实质性提升、有格局性突破、有制度性创新。”张征华说。

  漠川乡长洲村委张家崎村。漠川乡人民政府提供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青成为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忠实地还原、记录关于知青的一系列历史印记,也是对时代的“记忆”。

  “1969年2月8日,广西师大附中的600多名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成为桂林首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而兴安也成为众多知青的‘第二故乡’。”知青老李说,当年他们胸怀壮志,辞别亲人,只身前往农村,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农村那片广袤的土地上,知青们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今,山里人富足起来了,电视、手机、小轿车等样样齐全,利用高山水源发电、利用植树造林致富……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老李说,这些喜人的变化,让无数的知青感慨万千,有的甚至激动落泪。

  如今,广西(兴安)知青历史文化博物馆落成于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博物馆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着力表现历史作用及其文化体系为陈列重点。依据史料、文献、实物、文字,利用现代化展示技术和手段,通过宏观开阔的思路视野、独特的叙述语言,多样直观的陈列方式展示主题,记录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彰显一代青年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知青精神。

  古乡新气象,慢游小镇成“新招牌”。初冬时节,漠川又迎来银杏叶的最佳观赏时节,游客络绎不绝。漠川乡有百年以上古银杏树1500多棵,遮天蔽日。近年来,该乡借助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的机会,将湘桂古道沿线各文化古村落串点成线,大力发展银杏旅游。2015年,第一届“金色梦想”体验活动开展以来,旅游人数年年攀升,2020年突破20万人次。

  漠川乡迎宾路。漠川乡人民政府提供

  “我们以榜上古村、长洲张家崎两个‘桂北老家’的建设为切入点,有效结合了漠川优势的生态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出漠川湘桂古道历史文化、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知青历史文化,全面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串联‘山、水、林、路、房’等元素,健全完善旅游设施。同时,还大力发展以‘走农家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漠川乡乡长余毅说,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漠川逐渐打造出了能让游客慢下来的生态旅游氛围。

  如今的漠川,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精灵秀美的湘桂古道文化广场,焕然一新的集镇市场,“湘桂古道第一乡”门楼和周边的银杏公园,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24.7公里的兴桩公路和3公里冠长线道路改扩建,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的成果,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据悉,漠川乡先后投资1300万元,建设莲花路、双龙路、长兴路等六条镇区道路。目前,3公里长的迎宾路已实现全部硬化。(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