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各方关注
字号:
中国携手东盟献“粮”计
发表时间:2022-09-18 22:58:34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中国的稻种在东盟国家的土地上开花结果,最后端上中国人的餐桌,如此有趣的“轮回”频繁上演。但这粒“轮回”的大米能否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供思路,引发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与会各界高度关注。

  (聚焦东博会)中国携手东盟献“粮”计

  中新社南宁9月18日电 题:中国携手东盟献“粮”计

  作者 杨陈 林洁琪

  中国的稻种在东盟国家的土地上开花结果,最后端上中国人的餐桌,如此有趣的“轮回”频繁上演。但这粒“轮回”的大米能否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供思路,引发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与会各界高度关注。

 

  “一粒大米”在中国—东盟轮回

  作为一个拥有20亿庞大人口的区域,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基础牢不牢,事关本地区民众温饱,更关系到全球能否于2030年如期实现“零饥饿”目标。

  近年来,中国—东盟已先后实施了病虫害防控、水稻高产栽培管理等200多个农业合作技术交流项目,建立了一批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夯实了本区域粮食安全基础。

  “依托中国在杂交水稻方面的优势,我们已在东盟多国开展杂交水稻推广合作。”中国隆平高科水稻产业管理部部长李步勋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与其团队根据东盟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品种杂交水稻。

  经过20多年的合作育种,如今,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都能看见大面积种植的中国杂交水稻。

  这些来自中国的“神奇水稻”解决东盟民众“吃饭问题”、改善民生的同时,大米还大量销往中国,带动双边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使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双向投资稳步推进,覆盖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服务等多个环节。

  中国携手东盟献“粮”计

  因地缘政治冲突等原因,世界粮食危机加剧。为此,中国携手东盟献出“粮”计。

  本届东博会期间,菲律宾农业部副部长梅西迪塔·索比拉、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国务秘书何万鸿在视频讲话时均提出,东盟与中国应加强农业交流合作,畅通粮食贸易渠道,增强粮食储备能力,以此更好地应对危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介绍,中国正加快编制《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与东盟在绿色循环农业、动植物病原绿色防控领域的科技合作,提高各国农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供应链不稳,是当前世界农产品贸易“痛点”之一。

  在越南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农德来看来,提升各国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将使跨境农产品贸易更加便利。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谭砚文亦认为,各国加强贸易磋商,稳定区域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和完善协调保障机制、农业合作风险预警机制,将有利于保障区域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

  在东博会现场,上海海洋大学携稻渔综合种养研究技术“亮相”。该项目正在柬埔寨和老挝试验和示范,取得良好进展,将为深化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提供新思路。

  中国—东盟务实合作释放了积极信号。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郭立彬称,该地区为世界粮食安全治理贡献了东亚智慧,树立了东亚典范。

  “慧”种田强粮食安全韧性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智慧种田方式,被视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新途径。在精准和智能装备以及数字农业操作系统的“加持”下,农业生产效率有望大幅提升。

  马来西亚农业及食品工业部副部长拿督斯里哈吉·艾哈迈德·哈姆扎说,该国已有许多居民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将传统农耕方式与现代智慧农业技术相结合,实现自给自足,并降低碳排放。

  中国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建议,中国—东盟把智慧农业作为合作的新增长点,推进信息领域数据信息跨境流动,加强智慧农业技术的交流培训。

  “慧”种田,还要“慧”销售。王小兵称,电子商务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将在世界粮食稳产保供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届东博会首次展出了中国海水稻种植技术。该技术可指导民众在海边盐碱滩涂地种植海水稻,促生态治理与粮食安全,或将为中国—东盟乃至世界沿海地区带来福音。(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