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社会法制
字号:
农村七旬老人重拾老手艺 稻草打凳让秸秆“变废为宝”
发表时间:2021-10-13 16:28:22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将一捆捆整齐的稻草,你缠我绕地扭编在一起,完成编、卷、捆等工序。10月13日,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黄岭村重阳节庆祝活动现场,几名七旬老人重拾老手艺,用稻草打草凳,让秸秆“变废为宝”,吸引人们目光。

    老人在整理稻草。 朱柳融 摄
老人在整理稻草。 朱柳融 摄

  中新网柳州10月13日电(朱柳融)将一捆捆整齐的稻草,你缠我绕地扭编在一起,完成编、卷、捆等工序。10月13日,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黄岭村重阳节庆祝活动现场,几名七旬老人重拾老手艺,用稻草打草凳,让秸秆“变废为宝”,吸引人们目光。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草凳,都是自己用稻草打的。”71岁的蔡秀珍一边整理稻草一边介绍,12岁左右她就从父亲那学会了用稻草打草凳,“家里差不多十口人,人手一个草凳,打多了还可以拿去卖钱”。

两名老人协作打草凳。 朱柳融 摄
两名老人协作打草凳。 朱柳融 摄

  蔡秀珍忆道,那时因为物资匮乏,稻谷收割后,每家每户都会收集稻草,晾晒干透后利用农闲时间打草凳。“草凳耐用、轻巧,夏天坐不觉得热,冬天坐不觉得冷”。

  草编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术,展现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草凳逐渐被塑料板凳、沙发等取代。加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器收割稻谷替代了人工收割,大多数稻草被损坏难以保留。

老人在打草凳。 朱柳融 摄
老人在打草凳。 朱柳融 摄

  因此,草凳和打草凳的手艺也成为蔡秀珍等老一辈人的记忆。

  近年来,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相关部门出台了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政策,得到农民的积极响应。看到田间地头的稻草,蔡秀珍和几个老人想重拾老手艺,将其“变废为宝”。

  “没有什么图纸,都是靠着记忆。”蔡秀珍介绍,打一个草凳不容易,靠编、搓、捆等让草凳变得结实牢固,做一个差不多两个小时。

老人展示自己打的草凳。 朱柳融 摄
老人展示自己打的草凳。 朱柳融 摄

  打好的六七个草凳吸引了不少人年轻人争相体验,还提出要购买收藏。而蔡秀珍希望年轻人能够掌握这个手艺,“可能5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会的,如果有人愿意学,我们也愿意教”。

  黄岭村党总支书记梁翠娥表示,本次活动让老人们现场打草凳手艺,不仅是展示传统编织技艺,激发年轻人学习、传承的兴趣,也可以起到宣传秸秆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