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社会法制
字号:
广西出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持续提升乡村“颜值”“品质”
发表时间:2022-10-18 13:45:0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方案》明确,广西将继续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中新网广西新闻10月18日电(黄金玉)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的《广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持续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区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久久为功 乡村基础设施卓有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清洁乡村”巩固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对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区组织各地实施村屯公共照明项目7730个,屯内道路硬化项目10000个,累计完成13万个基本整治型村庄、5000个设施完善型村庄、3707个精品示范型村庄改造建设,形成了2000公里以上村容村貌连片示范带。

  经过多年乡村建设行动,广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渠凤村吉到屯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供图

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渠凤村吉到屯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供图

  把好安全关 规范农房建设标准

  农房质量安全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方案》明确,广西将继续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持续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农村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对3层及以上新建农村房屋以及经营性自建房,必须依法依规经过专业设计和专业施工,严格执行房屋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并在办理相关经营许可、开展经营活动前依法取得房屋安全鉴定合格证明。

  《方案》要求,新建农房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顺应地形地貌,不随意切坡填方弃渣,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农房建设要满足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要求,推动配置水暖厨卫等设施。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木竹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自治区统筹建立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建设全区统一的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房屋建设地方技术标准和规范。

  继续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提升防火防震防垮塌能力。保护民族村寨、特色民居、文物古迹、农业遗迹、民俗风貌。加强农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

桂林市永福县苏桥镇树桥村交龙屯环境整治成效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供图

桂林市永福县苏桥镇树桥村交龙屯环境整治成效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供图

  持续整治 建设宜居美丽农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方案》明确,广西将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和技术工艺,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力争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保持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加强入户道路建设,构建通村入户的基础网络,稳步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出行不安全等问题。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整治农村户外广告。

  加强古树名木科学保护,引导鼓励农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加强乡村风貌引导,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宝剑街古村落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供图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宝剑街古村落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供图

  《方案》强调,乡村建设要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要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同时要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