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时政外事
字号:
广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擦亮“生态”金字招牌
发表时间:2021-11-30 11:27:3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实施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确保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30日电(罗先彬)11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2021年广西自然生态保护有关情况。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黎敏主持发布会,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陈继波、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樊德明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供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黎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实施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确保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按照规划先行、统筹指导、宣传激励等措施,深入推进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2021年,南宁市良庆区、桂林市荔浦市、玉林市容县、百色市乐业县等4个市(县、区)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授牌,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2017年至今,广西共有13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4个县(市、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数量居全国13位。

  其中,南宁市良庆区建成198套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占行政村总数的76%,已建农村生态污水处理项目行政村占比位居全市前列。桂林市荔浦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壮大衣架家居、食品药品、光电科技等三个“百亿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6%;“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1.2%。玉林市容县做足“生态+”文章,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先后获评为“国家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沙田柚)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市)”“容县沙田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100亿元大关。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探索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党建+旅游扶贫”模式、“景区+能人+农户”模式、“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农户”模式。

崇左金龙水库修复工程实施前,库区退化,水系断流。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供图

崇左金龙水库修复工程实施前,库区退化,水系断流。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供图

  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是2017年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总投资115.40亿元,实施区域包括百色市、崇左市及南宁市西乡塘区、江南区和隆安县,共获得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20亿元,总体实施283个子项目,其中中央奖补资金支持项目共120个。

  该工程实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奋力推进工程实施,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并取得重要成效。截至10月底,完工267个项目,中央专项奖补资金项目完工118个,累计完成投资86.38亿元,已支出中央奖补资金17.62亿元,中央奖补资金执行率88.10%,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其中,通过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城镇生活污水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水系连通等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城乡生态环境。2020年,左右江流域范围内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100%,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77%,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比例≤10%,劣V类水体完全消除。今年前三季度,百色市地表水质由原来的全国第23位跃升至第7位,水环境质量在高位保持稳定。

  同时,通过开展实施石漠化、水土流失、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累计治理矿山15处,修复矿山面积653公顷,使岩溶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修复,2020年度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有效改善和恢复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遏制石漠化蔓延,减少水土流失。

  广西自然生态系统监管工作得到持续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开展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核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联合自治区林业局等六个部门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清理广西自然保护地违法建设项目。

崇左金龙水库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后完成蓄水,水体恢复,再现碧波荡漾美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供图

崇左金龙水库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后完成蓄水,水体恢复,再现碧波荡漾美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供图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连续多年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核查和“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2021年共核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点位信息364处,完成整改325处,正在整改39处,整改完成率89.3%。核查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点位信息1086处,其中位于保护区内问题点位744处,完成整改727处,整改中17处,整改完成率97.7%。

  完善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提升监管水平。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提高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效率。通过卫星遥感对全区自然保护地开展监测,必要时加密监测频率,利用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下发遥感监测信息,督促地方及时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核查和整改工作,提前发现问题,把重点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聚焦自然保护地采砂采石、工矿企业以及核心区和缓冲区旅游和水电设施“四类重点”问题,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违法违规问题处理和整改,督促遗留问题整改,促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落地。

  开展重要道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采石采矿专项排查活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行为。今年8—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重要道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采石采矿专项排查行动,重点是调查摸清全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可视范围内山体采石采矿情况,排查是否在禁止开发区域采石采矿、在其他区域违规露天采石采矿等问题,共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可视范围内181家相关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其中采石151家,采矿4家,碳酸钙和白泥加工等其他类型企业26家,为后续开展系统性行业问题整治奠定基础。

  下一步,广西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