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财经资讯
字号:
后疫情时代 中国—东盟联手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东亚力量
发表时间:2021-09-15 10:17:32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上,中方领导人提出将从对接发展战略、拓展经贸合作、深化抗疫合作、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携手东盟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好本地区繁荣发展良好势头。

  (聚焦东博会)后疫情时代 中国—东盟联手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东亚力量

  中新社南宁9月14日电(杨陈 黄令妍)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上,中方领导人提出将从对接发展战略、拓展经贸合作、深化抗疫合作、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携手东盟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好本地区繁荣发展良好势头。中方的倡议获得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东盟双边合作对区域经济复苏意味着什么?又将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哪些贡献?给外界带来诸多期待。

  动力十足:自贸协定升级刺激双边合作

  13日闭幕的第18届东博会共组织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79个,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历届之最,向疫情冲击下的世界释放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积极信号。

 

  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正式全面生效后,双边贸易、投资质量和水平都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

  2020年,在世界经济萎缩4.4%出现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增长成为一抹亮色,双边贸易额突破6852.8亿美元,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双方贸易同比增长38.2%,继续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在东博会上表示,疫情影响下,今年东盟经济强劲复苏,预计将实现4.1%的增长,明年增幅将达到5.3%。

  为筑牢地区经济复苏之基石,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表示,东盟将加紧落实内部一系列倡议,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及其它伙伴的合作,从而更好地提升后疫情时代经济活力和韧性。

  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庄国土表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30年来已经高度融合,这种经济一体化程度在全球区域合作中是非常罕见的,将为区域经济复苏注入活力,带动世界经济步入复苏轨道。

  战略对接:为疫后复苏释放更多需求

  中国和东盟合作,最值得称道的是照顾彼此关切。此次东博会开幕式上,中方提出要加强和东盟发展战略对接,将为疫后经济复苏释放更多需求。

  中方表示,将积极对接《东盟全面复苏框架》等经济复苏举措,稳步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打造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合作亮点,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助力双边贸易投资合作走深走实。

  事实上,中方已成功推动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发展,进一步畅通了湄公河国家对外贸易,更好地分享数亿人口的市场。同时,这也带动了产能、跨境经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深化区域联通和发展,为澜湄国家疫后复苏提供了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双边投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相邻的地理位置、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持续改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使东盟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2020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同比增长52.1%;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79.5亿美元,增长1%。

  RCEP实施: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东亚力量

  当今世界有三大经济圈:北美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圈。面对疫情冲击和逆全球化挑战,欧美自顾不暇,区域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增势的东亚经济圈,将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完整统一载体,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东亚力量。

  疫情暴露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过细、过长背后隐藏的风险。RCEP生效后将扩大生产网络,打造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效维持区域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RCEP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贸易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强万纳里认为,RCEP重申对开放、包容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共同承诺,有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振经济信心。

  RCEP占全球GDP的30%,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曹静表示,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大的市场、更完善的政策,将催生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潜力。RCEP作为巨大的统一市场,带来的贸易投资效应将加快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

  目前,东盟国家中的泰国、新加坡,非东盟国家的中国、日本已先后批准该协定。RCEP所有成员国将推动协定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