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广西马山县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机制 助力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3-08-07 11:34:44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年来,南宁市马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方针,创新非遗传承机制,探索出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7日电(黄继剑 黄冠超)近年来,南宁市马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方针,创新非遗传承机制,探索出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该县连续五届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2022年11月,非遗案例“大力推进非遗传承工作 催开民间文化艺术之花”成功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严肃认定+动态监管,让非遗调查保护“强”起来。马山县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成立民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制度》《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每年安排资金40多万元用于非遗申报、培训、展演等,出台传承人管理和考核办法,按考核结果发放传承人补贴,确保非遗传承保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该县建立非遗信息收录、传承人认定和监管机制,整理编纂《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登记收录1352条非遗信息,并运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记录保护,目前该县拥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2项,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11项。深入调查摸底,选择认定县级传承人,为市级以上传承人的申报认定提供人才储备。同时,对传承人培养的学徒建立档案和退出机制,累计两次评定不合格、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学徒,按程序办理退出手续,该县目前拥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5人,其中国家级1人、自治区级11人。

  阵地建设+传承人培养,让非遗传承“活”起来。马山县着力“活态”传承,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的科学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建立传承基地和展示馆。目前,全县建立了17个非遗传承基地和5个非遗展示馆。每个基地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场地、1名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和20人以上的固定师资展演队伍,开展活动不少于20场次,并每年无偿培训200名以上学员。非遗展馆均通过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影视声像等高科技设备,配以人物模型、实物模型等形式,多角度、更直观地介绍非遗项目。实施非遗传承进校园、社区和机关。该县实施非遗进校园,将壮族三声部民歌等3项非遗引入课堂,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愫;实施非遗进村(社区),面向农村业余文艺队举办非遗培训班,培训非遗项目爱好者;实施非遗进机关,让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机关。目前,全县培养了2000多名中小学生非遗传承人,300多名大学生非遗传承人,各机关单位组建壮族会鼓队参加市县展演均取得优异成绩。

  平台展示+魅力挖掘,让非遗传播“燃”起来。马山县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不断探寻对外传播新路径。构建多种非遗传播载体。该县依托丰富旅游资源,以各节点重大节庆日、文化旅游美食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文化遗产日等为载体,对非遗进行传播宣传。同时,建立非遗展演机制,主动承接区内外各种大型演出活动的表演任务,将非遗精品节目作为旅游推介活动的重要展示内容。近年成功举办2020鼓乡歌海•祥寿马山文旅专场(南宁站)(柳州站)推介会,取得较好反响。该县建立非遗文创产业培育机制,依托非遗项目优势,重点培育企业研发各类非遗纪念品、工艺品等文创产品。目前,全县拥有2家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设计生产的壮绣系列民族手工艺作品入选中国-东盟博览会贵宾纪念品;作品锦绣系列抱枕入选世界体操锦标赛指定贵宾纪念品;作品“锦绣辉煌 扬帆启航”选作广西60大庆徽标;作品姑娘江壮族会鼓工艺品获评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