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中新视频
字号:
【东西问】陈兴华:千年灵渠何以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纽带?
发表时间:2022-08-25 14:51:01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广西桂林市除了拥有举世闻名的漓江,还拥有一条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人工运河——灵渠。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广西桂林市除了拥有举世闻名的漓江,还拥有一条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人工运河——灵渠。地处内陆的千年灵渠何以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近日,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兴华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解说】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全长约37公里,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山区越岭运河, 因为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连接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灵渠如同一条纽带将中原与海外连接在一起。

  【同期】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 陈兴华

  从1982年开始到现在,我们还有陆续地发现,特别是唐代的一樽胡人俑,这个胡人俑很特别的,它戴一个小三角帽,这是粟特地区的人,他是经常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人。广西的合浦(县)就是出最好珍珠的地方,粟特人完完全全有可能就是把合浦的珍珠运往到中原,又把中原的特产运往到海外。

  所以在我们灵渠岸边,粟特人俑的发现,也证实了灵渠不仅仅是秦汉时期就有海外与中原的联系,而是长期以来,千年以来不断就有这种商贸的交往,文化的交往,灵渠在海上丝绸之路与内陆的交通过程当中,起到了积极的、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说】灵渠周边有着古老而丰富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造福了灵渠周边的民众,也通过灵渠传播到海外。

  【同期】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 陈兴华

  灵渠的农耕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上,有越南使臣经过灵渠的记录,将灵渠灌溉中的水车,还有用石头烧成石灰,撒在田间,让农业的粮食倍增,这样的记录,说明灵渠两岸的传统优秀的农耕文化得到了传播,越南使臣在他们的记载当中,有把我们的水稻种子,还有其它农作物的种子带到他们国家去,这就是中国优秀农耕文化对世界人类的贡献。

  【解说】历经2000多年风雨沧桑,灵渠仍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旅游等作用,因此,它也被专家称为“活态的遗产”。

  【同期】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 陈兴华

  所谓的“活态”是指原有的这些遗产依然还发挥着最初的功能和作用,那么灵渠也是这样啊,它依然还在使用着原始的、当初的功能。比如说我们的人字形大坝、我们的泄水天平,依然还在为当今所服务。

  我前面也提到,两千多年来,灵渠水从来没有对灵渠两岸的县城造成过水害。为什么呢,因为有泄水天平,每当洪水到来的时候,它会将多余的水泄到了湘江,解决了洪水对县城的危害。现在我们能不能学习灵渠这些古人的经验呢。

  【解说】目前,灵渠仍灌溉着两岸6.5万多亩农田。2018年,灵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完)

  (杨宗盛 赵琳露 广西桂林报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