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巴马:五个“加强”深化粤桂协作
发表时间:2023-11-05 16:51:16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在组织领导、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和“组团式”帮扶等方面持续用力,有效解决区域性协作“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走出两地融合发展的协作之路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5日电(韦明崧 李艳)巴马瑶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粤桂协作工作作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力量,在组织领导、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和“组团式”帮扶等方面持续用力,有效解决区域性协作“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走出两地融合发展的协作之路。

  加强组织领导,聚焦密集对接。巴马紧扣新一轮粤桂协作战略部署,形成了“县级层面推动,乡村层面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高位推动。今年以来,两地共召开县级层面联席会议3次,各级部门召开座谈会、推进会10余次。健全协作机制。建立“双组长+专班+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下设抓好资金项目、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支援、社会助力等6个工作专班牵头具体抓,聚焦“五个强化”密集对接,形成乡村振兴部门常态化研究粤桂协作工作机制。

  加强产业协作,促进共同发展。助推“深巴试验区”建设,巴马引进华侨城巴马康养文旅项目和茂雄(巴马)生态康养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甲篆镇善屯和桥头屯、巴马镇坡独屯风貌提升工程,推动甲篆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引导落地企业5家,实现到位投资7.8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就业804人。支持凤凰乡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进行打造、那桃乡平林村火龙果基地建设,共建农业园区提产能。聚焦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巴马县名优农产品基地、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申报“供粤基地”“供深基地”以及“圳品基地”建设,共获“圳品”产品认证数量9个,成功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行产业集群模式,整合资金、人才、政策等资源要素,大力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积极动员引导企业落地投资。

  加强产销对接,建立长效机制。巴马立足自然资源、特色产品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品质需求,发挥巴马长寿品牌效应,着力打造品质的硬实力和品牌的影响力,畅通产业平台。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积极推进深圳大鹏-巴马消费协作取得新突破,并对接大鹏新区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医院的农产品供需,引导大鹏新区相关单位选用巴马县扶贫产品,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巴马县农畜牧产品销往广东金额达1.32亿元,其中“圳品”消费达8000万元,总消费帮扶金额创历年新高,在河池市名列前茅。

  加强劳务协作,促进就业增收。巴马搭建劳务输出服务平台,出台巴马县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岗扶持政策,落实粤桂协作资金用于稳岗扶持,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以“拓宽劳务就业渠道”“实施就业奖励政策”“开展就业培训”三个举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创新搭建“三个平台”,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畅通劳动力稳岗就业“绿色通道”,助力群众就业增收。全县建成4个“零工驿站”共收集515家企业(商家)的用工需求信息5万多条。截至今年8月,该县外出务工人数达11.2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08万人,占2022年全县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的102.58%,有力促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强人才交流,优化人才保障。巴马坚持把人才交流互派作为深圳大鹏-巴马协作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持续加强在医疗教育、农业科技、文化旅游、乡村规划、社会治理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互派互动交流。每年从粤桂协作援助资金中专门列支资金用于人才培训,逐年实施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轮训。把“请进来”授与“走出去”学相结合,探索“传帮带”工作机制,通过开展集中培训、观摩学习、“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交流学习,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变“授以鱼”为“授以渔”,真正打造一支永远“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截止目前,帮助开展党政、教育、医疗、农业等培训9期309人次。(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