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凌云县探索“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之路
发表时间:2023-02-16 12:40:5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该县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以红色文化教育为轴线,绿色高端家居产业园区为核心,带动建设油茶低产改造示范基地和伶兴养殖示范基地,探索一条“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中新网广西新闻2月16日电(岑剑)百色市凌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16日介绍,该县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以红色文化教育为轴线,绿色高端家居产业园区为核心,带动建设油茶低产改造示范基地和伶兴养殖示范基地,探索一条“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凌云县坚持党建引领,建设红色乡村,其中,下甲乡彩架村总结提炼形成“红色彩架·缤纷织锦”的村庄发展主题,采取“三个一”规划思路,即一幅项目规划图、一张项目计划表、一份项目规划说明,规划布局红色景观和房屋风貌,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在规划过程中,严格遵循群众参与、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项目确定的公开透明和可操作性。

  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区党组织作用,重大事项党组织领着议、重要项目党员领着干,利用彩票公益金约600万元在园区旁建设一个木材产品等建材产品交易市场;投入彩票公益金约1600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对园区所在的集镇和周边村屯人居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完善提升道路、住宅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民族文化广场、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凌云县加强红色网格强治理,动员群众自发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村屯公益事业群”等,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让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建立“党建+网格+邻里自治”模式,设置“彩架议事亭”,推进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有效解决日常矛盾纠纷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问题。开展“干部回乡·扮靓家园”大行动,通过干部职工回乡整治自家房屋及周边环境,探索群众建、群众管、群众爱的乡村建设路径,党员干部的示范效应不断放大。

  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凌云县组建以退休教师、老党员张永波为代表的“老党员讲师团”,通过老党员讲故事“微党课”为载体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等,创建“纪念碑下讲党课·英雄后代讲故事”党建品牌,吸引周边县(市、区)领导干部前来开展活动约1万人次。

  通过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堂”,线上开通“红色彩架”公众号,将“红色故事”等红色文化视频上传,群众不出村就可以随时观看学习;线下在彩架村红军小学开设红色课堂,从小抓好爱党爱国教育。组建红歌合唱队,通过“讲出来、唱起来、传出去”等方式,传唱红色歌曲,营造爱党爱国深厚氛围。

  修缮红八军彩村战斗纪念碑、红八军彩架突围战纪念馆,在纪念碑前制作安装仿铜雕像,完善纪念馆内照片、史料、实物等文物,建设始于彩架屯途经肖家坪接通弄福公路的步行道,对红八军彩村突围战线路遗址进行还原,让游客重走红八军突围路线。

  红色旅游方面,凌云县探索“红色旅游+乡村体验+农特产品”等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唱一首红军歌”“吃一餐红军饭”“走一段红军路”“穿一套红军服”“住一晚红军房”等“五个一”忆苦思甜体验活动,带动劳动力就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引导村里在家妇女织售红色军帽、红色衣服、红色饰品等红军纪念品,售卖村民自产黑木耳、黄金菇等农特产品,促进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凌云县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油茶林、资金、劳力等要素入股合作社,产生的效益按入股比例分红。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合作模式,推进“养好鸡鸭·留住爸妈”工程,引进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直接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六统一”管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县已建成16个规模化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农户增收162.118万元。

  凌云县大力发展“红色+”新业态,将红色旅游与研学活动结合起来,开发红色民宿、民宿休闲、自行车骑行等文旅产业,达到“学”与“玩”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红色引客,绿色留客”。坚持“红绿结合”,实施产业突围行动,引导群众扩大种桑养蚕规模,引进企业建设桑蚕全产业链,全县农旅融合发展园区发展到20多家,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周边群众户均增收4000余元。(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