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守护“漓江之肾”会仙湿地 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后花园”
发表时间:2023-12-26 12:15:59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有着这样一个地区,它被称为“漓江之肾”,这就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会仙湿地。

  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有着这样一个地区,它被称为“漓江之肾”,这就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会仙湿地。会仙湿地又叫做“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86.75公顷,有永久性淡水湖、永久性河流、喀斯特溶洞湿地、运河输水河、草本沼泽等湿地类型,湿地率84.12%(湿地面积493.59公顷),是全国三大湿地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2009年以前,乡镇风貌改造工程还未启动、农村生活环境改造还未施行、生态保护力度不大,湿地还不叫湿地,在老乡口中还只是镇头的水塘。”驻村辅警小秦说道,彼时的水塘周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从昔日的“烂水塘”蝶变为绿水青山的“城市后花园”,离不开公安民警的倾心守护。

  2015年,随着乡镇风貌改造工程和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的启动,湿地雏形初现。2021年,随着“既要金山也要青山”政策的全面实施,湿地就变成了公园的模样。自此桂林市公安局临桂分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完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三级联动机制,加强公安机关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源头预警和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做到“预警早、发现快、处置准,防控牢”,推动临桂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迈进了全新阶段。

  “你好,请不要践踏草地,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共同保护。”驻湿地的辅警小秦在湿地公园提醒着拍照的游客。

  会仙湿地附近有15个村子,还有来自天南地北的旅客,而人类的活动给湿地生态带来极大的压力。为此,自“一村一辅警”机制启动后,临桂分局党委研究决定,将湿地的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并由会仙派出所派驻村专职辅警入驻湿地,维护周边村民、旅客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

  “前几年,经常有人晚上在这里电鱼、炸鱼,把整个湿地搞得乌烟瘴气,还把我们的田踩得乱七八糟,现在白天、晚上都有警察在巡逻,那些人怕被抓,都不敢来了。”村民秦某回忆道。

  会仙派出所联合镇政府、湿地保护站以及周边的村屯组建了“湿地保护巡防队”,采用“白+黑”“车巡+步巡”的方式,加大对湿地及周边区域的巡防力度。

  “那里好像有个捕捞网,快过去看看!”正在巡逻的村辅警小秦向一起巡逻的湿地保护站工作人员说道。

  会仙派出所根据分局党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河湖长+警长”体系,分级管理、逐级负责,通过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态、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行为,非法捕鱼类案件由之前的每年10余起下降至如今的2起。

  “大家准备一下,白鹭马上就飞过来了!”清晨的湿地公园里,一群摄影师举着自己的照相机对着远处飞来的白鹭群不停地按着快门。

  “白鹭有着‘生态环境监测鸟’的美誉,当你来到湿地,却能常常在空中看到它们飞过的身影……湿地现在有动植物600余种。”会仙湿地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每每见到有人为白鹭驻足时,便开始“自动介绍”。

  近年来,会仙派出所充分发挥村辅警人熟地熟的优势,联合会仙镇政府、湿地保护站通过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普法工作,其中三级宣传(乡镇政府宣传——村委授课宣传——入户走访宣传)早已让周边的群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铭记于心。

  “要像保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城市后花园’,为临桂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核心区保驾护航。”桂林市公安局临桂分局局长赵珂说。(桂林政法—临桂警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