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金融
字号:
广西北部湾银行:扩大越南金融“朋友圈”
发表时间:2023-12-15 13:28:12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北部湾银行将充分利用自身地域优势、总部优势,依托广西在中越经贸合作中的前沿和窗口作用,为中越携手迈向现代化新篇章展现“北行作为”,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中新网广西新闻12月15日电(黎春怡 阙裕民)今年是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也是广西北部湾银行改制设立15周年。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法人商业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整体和广西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广西地处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积极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加大同业合作,扩大越南金融“朋友圈”

  作为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内首家总部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积极发挥地方银行优势,主动深化与越南金融同业的业务合作,积极建设跨境清算结算网络,探索中越现钞跨境调运机制,积极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引进来”提供金融支持和本地化服务。

广西北部湾银行与越南西贡商信银行谅山分行签订边贸合作协议。广西北部湾银行供图

  目前北部湾银行与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越南投资与发展银行、越南西贡商信银行、越南外贸银行、越南工商银行、越南安平银行、越南东方银行、越南航海银行等15家总分行机构签订边贸结算合作协议,与22家越南银行建立SWIFT密押代理行,成为首批越南盾等RCEP国家货币挂牌银行,有力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降低企业汇兑成本,促进中越贸易投资便利化,高标准共建广西地方银行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新平台,不断扩大金融“朋友圈”。

广西北部湾银行供图

  争做创新排头兵,推动两国经贸便利化

  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也是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大通道。围绕服务和融入地方新发展格局,广西北部湾银行以党建为引领,部署开展“3+8金融兴边先锋行”行动,深入打造沿边、自贸区特色银行,不断探索创新业务,促进中越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丰富产品体系,北行积极支持“智慧口岸项目”等沿边重要口岸、重大项目建设,定制小微企业方案制贷款产品服务进出口贸易企业需求,探索口岸跨境水果交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推进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等中越边境重要合作平台新型贸易结算业务,为中越经贸注入“金融活水”。

广西北部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纪志顺在大新县走访调研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广西北部湾银行供图

  创新开展汇总征税式关税保函业务、电子海关付税保函业务,北部湾银行国际结算系统实现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并实现税费支付业务成功落地,不断提升边贸金融服务水平。

北行为越南籍旅客办理该市首笔离境退税业务。广西北部湾银行供图

  该行在东兴落地广西首个数字人民币外币兑换窗口,进一步丰富数字人民币服务功能和消费场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体验。

北部湾银行通过数字人民币外币兑换窗口为市民兑换越南盾。广西北部湾银行供图

  该行在全国先试先行推出符合跨境劳务金融需求的越南籍务工人员专属工资卡——越薪卡,为越南籍务工人员提供开户、工资代发等金融服务,推动中越劳务合作实现便利化,进一步巩固中越合作交流基础。

第一批在北部湾银行领到工资卡的越籍务工人员。广西北部湾银行供图

  深耕跨境金融,书写区域开放发展新篇章

  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使命。近年来,北部湾银行将服务东盟、服务开放作为重点支持领域,不断推动跨境金融业务创新,有效助力企业“走出去”,资金“引进来”。

  开立备用信用证,助力落地广西首单自贸区离岸债券;落地广西首笔分离式海关税款担保保函业务,让企业切实享受“先放后税、一保多用”的政策便利;运用“RCEP原产地证+区块链融资”的跨境金融模式办理应收账款业务,将原产地证这张“纸黄金”变成出口企业的真金白银;创新“提单+现货”一体式监管模式,解决企业货物流通中的金融需求;全国首创出口信保项下无追索权保理模式,切实解决了柳工等外贸企业融资难题;创新换币种押汇融资新模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参与“港航融”应用场景建设,实现“综合金融+智慧物流”的对接联动,有效提高企业融资的效率,为涉外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优质的服务。

  截至2023年11月末,北部湾银行贸易融资投放量593.39亿元;跨境收支量4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8%,其中跨境人民币收付量137.19亿元,同比增长268%;结售汇量27.43亿美元,同比增长7.73%。

启动北部湾“港航融”平台。广西北部湾银行供图

  未来,广西北部湾银行将充分利用自身地域、总部优势,依托广西在中越经贸合作中的前沿和窗口作用,为中越携手迈向现代化新篇章展现“北行作为”。(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