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科教文体
字号:
防城港“95后”青年教师郑竹兰:愿做一名“传火者”
发表时间:2023-10-25 15:48:09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这位来自湖南,现在广西防城港市实验小学任教的“95后”青年教师,曾率学校“海燕展翅机器人战队”出征世界机器人大赛、广西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广西北部湾人工智能教育大赛、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东盟国家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等多项赛事并斩获佳绩,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她是前路的探索者,是学生的掌灯者,也是一位传承者。

  中新网广西新闻10月25日电 题:防城港“95后”青年教师郑竹兰:愿做一名“传火者”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源泉。在教育领域,创新则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生命线”。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创新的力量,走一条传承之路,去壮大这股‘生命线’。”郑竹兰这样说。

  这位来自湖南,现在广西防城港市实验小学任教的“95后”青年教师,曾率学校“海燕展翅机器人战队”出征世界机器人大赛、广西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广西北部湾人工智能教育大赛、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东盟国家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等多项赛事并斩获佳绩,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她是前路的探索者,是学生的掌灯者,也是一位传承者。

  探索者:一个人,一条全新赛道

  2018年,年轻的郑竹兰来到广西防城港市实验小学,开始了她执教信息技术的普通教师生涯。也是在这一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分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当时代遇上人工智能,郑竹兰的普通教师生涯犹如两种元素在特定条件下相遇,产生了不一般的化学反应。

校方供图

校方供图

  2018年,学校决定开设机器人课程,以兴趣班形式试点进行。“一间闲置教室、两台借来的老套设备、三四套破旧桌椅、时常亮到夜里十一二点的灯光,这就是我们机器人班的雏形了。”提起当时的艰苦条件,郑竹兰还是会有哀嚎的稚气一面,但声音里却满是笑意。“新的赛道加上新的挑战,确实很难。但是和学生们一起经历的那段充满探索和创新的时光,却令我十分难忘。”

  当时大学毕业的郑竹兰刚刚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教师,对于人工智能教育以及机器人课程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她不得不付出多倍的努力,边学变教。

  然而,对于新技术新概念的困惑、艰苦的教学环境、陈旧老套的设备与系统、课程所需投入时间精力与小学生日常学习任务的冲突……种种问题环绕着他们。面对这些问题,郑竹兰表示,她从学生身上获得了很多能量和支持,他们能够以远超成年人想象的专注和付出来进行学习实践,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这种积极的态度让她深受鼓舞,激励着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也更坚定了她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责任和使命。

  “当时真的非常难熬,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磨砺出了我们团队合作、永不言弃的精神。当看到孩子们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你会觉得就连困难都变得有意义了。”

  掌灯者:海燕展翅,振翼高飞

  在学校“海燕精神”的影响下,2019年,郑竹兰正式创建“海燕展翅机器人战队”。战队的创建,标志着防城港市实验小学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在运营战队和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这位年轻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者的身份再次转变,她逐渐成为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和学生创新教育学习的“掌灯者”。

  2021年12月,防城港市教育局启动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项目建设,通过“1平台+3大工程”打造(即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服务、智慧教育教学及管理应用服务、“AI因材施教”示范服务工程、“五育并举”示范建设工程),聚焦教育教学、五育发展,全面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校方供图

校方供图

  随着项目的建设,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AI教研平台、教育云平台、智慧体育和智慧课堂等先进的教育科技设备和资源落户防城港市实验小学,壮大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生命线”。在全新设备与系统的支撑下,防城港市实验小学正式开设人工智能常态课,提升孩子的信息素养及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同时,郑竹兰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帮扶校内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学习人工智能新技术与教育理念,为学校梳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形成教学体系。此外,她还在校内组织人工智能科技教育培训,帮助全体教师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加速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郑竹兰提到,“全力以赴,永不言弃”是战队口号,她希望学生们能够像海燕一样,无惧暴风雨,展翅高飞。

  在她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展现出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天赋。随着战队一次次出征和捧回的一座座奖杯,科创的火种被埋下,并点燃……

  传承者:以爱为纽带,牵系未来

  2022年的夏季,广西北部湾人工智能教育大赛的决赛场上,郑竹兰和学生家长们身穿战队队服,紧张地注视着赛场上的孩子。为了这场赛事,老师、家长、学生都已经准备了无数个日夜,付出了一整个暑假的汗水。然而在赛场上,还是有个别小组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第一轮成绩垫底。场外是师长和家人殷切鼓励的目光,场内是强者如云的对手。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失误的小组最终沉着应战、奋力拼搏,在第二轮比赛中逆风翻盘,取得了优异成绩!

  “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到的事情,两个孩子竟然做到了。在逆境中不泄气、不放弃,保持自信,勇于拼搏,敢于胜利,这正是郑老师对孩子们教导的战队精神的最好体现。”学生家长感动道。

  如果说“全力以赴,永不言弃”是战队口号,那么“团队合作,感恩父母”就是郑竹兰希望学生们能够感悟的有关“爱”的精神了。

  郑竹兰坚信,好的教育是要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基于此,她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教育文化建设。

  她亲自为战队设计了学生和家长款的队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战队活动累积积分,兑换队服赠送父母,以此方式架起亲子沟通桥梁,加强家校共育。

  在教学上,她提倡师徒结对,将高年级人工智能优秀学子设置为“榜样星”“示范星”,让低年级学生与之结为师徒,以传帮带形式促进进步和良性竞争,缔结学生之间的友谊。

  “我记得有一个学生,平时都舍不得花积分兑换零食,却愿意花积分兑换零食给他的徒弟,在很小的年纪就有了这种付出精神。毕业之后,他们的友谊也续存了下去。”郑竹兰说,“我希望能够培养具有科创思维的未来人才,也希望培养能够将这些精神与爱传承下去的人才。”

  2023年1月,郑竹兰老师的人工智能课例成为广西唯一入选“2022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项目创新课例;同年8月,郑竹兰老师作为广西首个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师”。

  在郑竹兰眼中,教育是一份“传火”的事业。传递创新之火,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为国、为党培育未来人才;传递人文之火,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用爱牵系起现在和未来。

  而她要做的,便是和万千教师一样的“传火者”。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