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时政外事
字号:
广西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护航生物多样性成果
发表时间:2023-05-18 17:30:2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5月17日在南宁举行广西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罗先彬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罗先彬 摄

  中新网广西新闻5月18日电(罗先彬 蒋雪林)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近年来,广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设计,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各级公检法部门坚决依法打击危害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依法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着力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立足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物多样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5月17日在南宁举行广西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李一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自治区先后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暂行管理规定》等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地方性法规,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灵长类栖息地保护条例和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管理办法等,加快推进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完成2015-2020年广西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工作,开展全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以及北仑河口和山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

  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强化司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管,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工作机制,常规化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开展“清风”“亮剑”“国门利剑”专项行动,打击破坏森林、野生动物资源、古树名木等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5月至今,全区共破获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135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23名;收缴野生动物近46237只,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16881件,野生植物380285株、珍稀植物制品994.1吨。设立专门审判体系,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水平,形成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高压态势。

  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级干部祝特林介绍,全区公安机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犯罪问题,坚决依法打击危害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严打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开展“清风”“亮剑”“国门利剑”和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2022年5月16日以来,全区共破获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135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23名。

  二是重拳打击非法捕捞犯罪。严格落实“河湖长+警长”制,加强河湖沿岸巡防,严打涉水犯罪。立非法捕捞水产品案1085起,同比上升244.4%,破案104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40人,同比上升360.3%,打掉犯罪团伙12个,逮捕10人,直诉977人。

  三是持续保持对森林火案全力侦破高压态势。积极履行森林防火职责,成立自治区公安厅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协调小组,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专家深入全区各地完成火灾现场鉴定37处,为侦破森林火灾案件提供有力支持。会同自治区林业局制定“四个协同”工作机制,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立森林火灾刑事案件600起、破案296起,破案率49.3%,同比提升12.7%。

  自治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林鼎立介绍,2020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着力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依法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共批捕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狩猎等犯罪225件346人,起诉1304件1944人,形成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实施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立案监督,共受理立案监督1267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35件880人。

  二是强化生物多样性公益保护,促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聚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野生动植物公益司法保护力度,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6件。自治区检察院指导宁铁检察机关办理“灭绝式”电捕野生蚯蚓破坏生态案,推动全链条整治捕、购、制、销黑色产业链。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司法保护,深入开展“守护海洋”专项监督,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56件,防城港市检察机关办理的2件保护红树林生存环境公益诉讼案,分别入选最高检“守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三是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努力构建共同维护生物多样性社会大格局。全面推行“河(湖、林、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出台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细则,与国家林草局广州专员办、自治区林业局建立林业保护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配合。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蒋太仁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职责所在。广西各级法院立足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物多样性。2018-2022年,全区法院共审结涉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环境资源案件34810件,保护要素涵盖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渔业及林业资源等不同类型。如北海海事法院审理的顾某宏诉防城港市渔政支队渔业行政处罚案,支持行政机关对在北部湾海域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螺类行为的行政处罚,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为厚植广西生物多样性优势,全区各级法院着力加强生物栖息空间载体司法保护,在漓江、涠洲岛、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水域、重点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设立环境资源巡回法庭19个,司法守护生态系统和生物繁衍家园。

  全区法院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朋友圈”,加强与检察、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和与周边省市县法院的跨域协作,增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如百色市中级法院与贵州黔西南州、云南曲靖市中级法院建立南盘江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常态化司法协作机制;贺州市八步区法院、梧州市苍梧县法院与广东省封开县法院联合设立“省际联络站”,协同保护贺江流域生态环境。

  全区各级法院注重结合案件审理加强普法宣传。通过巡回审判、庭审直播、典型案例发布等方式,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增强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今年4月,北海涠洲岛生态巡回法庭和桂林七星区法院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分别在滴水丹屏景区、阳朔杨堤码头,通过“巡回审判+互联网直播”公开审理涉非法捕捞水产品、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案件,收到了很好的以案释法效果。(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