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港澳台侨
字号:
侨眷教师李淑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促中国—东盟民心相通
发表时间:2023-09-10 16:53:13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提示: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李淑瑜被中国侨联、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中新社南宁9月10日电 题:侨眷教师李淑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促中国—东盟民心相通

  作者 林浩 王以照

  “作为马来西亚归侨的孩子,我从小就知道爱国和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小语种和外语人才,为中国—东盟友好往来和民心相通作出贡献。”9月10日,广西华侨学校教师李淑瑜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9月8日,李淑瑜(右五)与学生交流。中新社记者 林浩 摄
9月8日,李淑瑜(右五)与学生交流。中新社记者 林浩 摄

  李淑瑜从事华文教育工作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东盟小语种和商务外语人才。在广西华侨学校支持下,她主持申报的项目《标准引领语技并举中外联动: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的侨校实践》,荣获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李淑瑜被中国侨联、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淑瑜到广西华侨学校任教。李淑瑜回忆道:“当时,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在南宁市举办,广西和东盟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东盟留学生前来求学,同时,不少中国学生报读商务越南语、商务泰语、商务印尼语等东盟小语种专业。”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李淑瑜发现原先的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缺乏整体设计等问题,同时,由于标准规范性不够、课程内容系统性不强,教学组织缺乏机制保障,一些学生在毕业后,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当时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听、说、读、写’,学生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课程内容跟技能教学融合程度还不够。”李淑瑜说。

  为探索更好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方法,李淑瑜和项目组的同事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并到数十所开设小语种专业的学校走访调研,与用人单位深入沟通,形成多项教学改革成果。

  “现在,我们对小语种教学进行了改革,侧重‘听、说、读、写、用’,加大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并要求他们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必须学习一项技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李淑瑜说。

  李淑瑜团队还发挥广西华侨学校与东盟侨社团、商会及企业联系广泛的优势,在东盟国家建立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让更多学生得以到东盟实习和交流。

  李淑瑜告诉记者,很多学生在泰国、越南企业实习后,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奏,发现了自身发展的机遇,毕业后发挥熟悉双语优势,为其所在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发挥了“超级联系人”角色,也在奋斗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其中,闭梅青、付杨宝两位学生,分别在泰国曼谷和广西凭祥市,创办商贸物流公司,为推动中国—东盟经贸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在李淑瑜看来,此次获得“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是对自己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一份激励。

  “每当听到有学生告诉我,自己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外交官,或者在中国与东盟之间从事经贸工作,我就非常欣慰。”李淑瑜说。

  李淑瑜表示,接下来,将组织更多中外交流活动,让更多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开拓眼界和思维,今后成为中国—东盟友好交流的使者。(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