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南宁市马山县:民族团结先锋引领 瑶寨旧貌换新颜
发表时间:2021-06-13 21:51:00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年来,马山县用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瑶寨旧貌换新颜,敢立潮头做先锋”目标,指导少数民族乡镇采取多种举措,以党员先锋模范的执行力、民族政策的凝聚力、第一书记们的创造力、民族团结模范的爆炸力等四力合一,团结一致,引领瑶乡冲破大石山禁锢,为全县脱贫攻坚闯出了一条民族团结的好路子。

  南宁市马山县是新时期国家开发工作重点县,2019年整县摘帽脱贫,县内古寨瑶族乡、里当瑶族乡两个乡镇占南宁市三个民族乡之二。两个瑶族乡相互毗邻,均位于马山县东部,全境均属喀斯特地形地貌。其中古寨瑶族乡人口2.1万,壮族人口占66.96%、瑶族人口占32.6%,散居于9个行政村260个弄场中, 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高达27.5%,7个行政村为贫困村(深度贫困村2个);里当瑶族乡人口2.1万人分散在10个行政村(社区)363个自然屯里,贫困发生率42.54%,全县最高,10个行政村都是贫困村(深度贫困村6个)。

  近年来,马山县用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瑶寨旧貌换新颜,敢立潮头做先锋”目标,指导少数民族乡镇采取多种举措,以党员先锋模范的执行力、民族政策的凝聚力、第一书记们的创造力、民族团结模范的爆炸力等四力合一,团结一致,引领瑶乡冲破大石山禁锢,为全县脱贫攻坚闯出了一条民族团结的好路子。

  向党员先锋模范要执行力

  身处大石山区这样较为恶劣生产生活环境,从2008年起便担任村干部,后任古寨瑶族乡加善村党支书的韦汉勤是瑶族人,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曾几度遭遇挫折。“传统的种养都搞过,缺技术缺水行路难,没搞成,大家信心都没有了。”韦汉勤说,许多瑶族老乡在受惠于各级党委政府少数民族政策后,大家心思各异,虽未脱贫,但也逐步生成了“等靠要”结。

  五年多前,以覃庆华为党委书记的新一届党政班子履新古寨,在脱贫攻坚的精准识别环节,走遍260个弄场的覃庆华发现,不仅仅是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同样严重。“一些乡干部也有,脱贫的内生动力普遍不足。”如何破除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禁锢,团结广大瑶胞及其他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成为覃庆华面临的难题。

  彼时,这个难题也摆在了古寨瑶族乡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充分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还得从党员先锋模范处入手,让群众得实惠看到希望才行。”古寨瑶族乡乡长蓝云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会议确定了“生态立乡、旅游兴乡、产业富乡、平安稳乡”的发展思路,选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花,平地粮”的经济模式。同时,从党员先锋模范处入手,率先开展“精准扶贫争先锋·千山万弄党旗红”主题活动,以党员为核心力量,组建发展生产先锋队、服务就业先锋队、移民搬迁先锋队、生态补偿先锋队、教育扶智先锋队、医疗救助先锋队、低保救助先锋队和项目建设服务先锋队等8个党员先锋队,80支先锋队伍,各先锋队工作由简到难,将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族团结政策落地,让乡亲们从尝到“甜头”中收获信心,引导大家逐步解开“等靠要”的心结。有了古寨的成功经验,古寨瑶乡也于2018年成立了88支先锋队,投入到瑶乡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强大合力。

  截至2020年底,两个乡镇168支先锋队1800多名队员,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花,平地粮”的经济发展模式植入了19个行政村620个弄场中。先锋队员们用好用足民族政策和扶贫开发两大优惠政策,先后争取资金4.45亿元,投入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瑶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先锋模范的示范带头,凝聚了4万多瑶乡居民的心,成为瑶乡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石。

  向民族政策要凝聚力

  古寨瑶族乡民乐村古珠屯贫困户蒙加瑞因伤致残,他的爱人身患骨质增生,这让两人都无法外出务工,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养猪养鸡成为了他们维持一家5口人生计的主要手段,三年前女儿考上大学,雨露计划解决部分问题,但家庭的支出依然陡增。“每个月800块的生活费,还是比人家少了好多。”蒙加瑞庆幸女儿懂事,更庆幸的是,2016年以来,古寨瑶族乡党委书记率领发展生产先锋队和项目建设服务先锋队进村,帮他争取了贴息贷款资金,以奖代补资金也及时发放,并请来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他养殖肉猪,目前他每年出栏的肉猪超过20头,肉猪出栏后,会沿着政府修好的水泥硬化路出村,免去了之前用人力,翻山越岭外送之苦,这也让他一家的收入超过了3万元。当古寨瑶族乡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乡党委书记覃庆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让人消息传来时,蒙加瑞向覃庆华开玩笑称“我们是一家人了,这两枚军功章我也有股份。”

  据了解,2016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古寨瑶族乡以脱贫攻坚为主抓手,用好用活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寨瑶族乡累计实施贫困村通屯道路项目136个,共计303.293公里,全乡9个行政村均已修通符合脱贫摘帽标准的通村道路;累计实施人畜饮水安全提升项目118个、成功打出13口井水,全乡所有村屯均已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危房改造1718 户,全乡所有农户均已解决住房保障;所有村屯均已经通电通广电和网络信号。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古寨街民族风情特色小城镇建设初显成效。有了民族团结及脱贫攻坚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各族贫困户主动脱贫信心大增,主动联系先锋队员,问计脱贫致富之路。据统计,古寨瑶族乡2016年发放“奖补”资金到户1144户277.93万元;2017年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022户265万元;2018年,帮助贫困户申请发放以奖代补补助414.0730万元,惠及全乡贫困户1869户;2019年帮助贫困户申请发放以奖代补补助共587.728万元,惠及全乡贫困户1991户;2020年,帮助贫困户申请发放以奖代补1012.7008万元,惠及全乡贫困户1815户。里当瑶族乡共完成通屯道路水泥硬化项目94个,完成砂石路建设、道路安防工程项目300多个,建成人饮工程350多个,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进一步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群众肩挑人抗成为历史,一条条山路像是一条条彩带,让瑶乡与外面的世界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在抓好建设项目,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大力改善民生的同时,古寨瑶族乡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抓手,积极弘扬民族节庆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七届金银花节。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力搜集、整理、开发,该节庆从最初简单的民俗文化艺术展演,发展到现在的民族文化展演、“瑶王宴”特色餐饮体验等活动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节庆主题的金银花也从最开始的采摘体验,发展成为了集“唱花、赏花、采花、品花、种花”等系列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综合体验模式;而从瑶族民间传统迎宾礼节中发掘、改编而来的迎客礼、敬酒礼、拦路礼、逗客礼(灌肉串)成为了金银节中最受游客欢迎的项目之一。在有效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消费悄然兴起,有力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稳定。发挥非遗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的作用,成立业余民族文艺表演队伍,挖掘整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两个瑶乡共成立村级业余文艺队40余支,打造了瑶族《剪刀山歌》《打榔》等十多个精品曲目,让民族文化扎根古寨瑶乡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让外界有了认识、了解、爱上瑶乡的一扇靓丽窗口。

  向第一书记要创造力

  2016年以来,共有15名第一书记、40名扶贫工作队员到古寨瑶族乡驻村,有20多名第一书记、40多名扶贫工作队员扎根里当,他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各自在原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推出50条创新工作方法,成为瑶乡打好脱贫攻坚战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先进“武器”。

  2018年初,黄铁生从共青团南宁市委到古寨瑶族乡古棠村挂任第一书记。彼时,古棠村一年一度的“精准扶贫争先锋·千山万弄党旗红”主题活动正在起步,根据古棠村的实际情况,黄铁生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商议后,通过流动夜校,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用普通话、土话讲解“以奖代补”、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训种养技术等扶贫政策,近两年的时间,这个村民家门口的“宣讲团”将党的好政策送进古棠村的家家户户,党旗也在古棠村的14个弄场飘扬。该村还进行了最美系列评比活动、组建剪刀山歌文艺队,传承瑶乡先民优秀文化。“这些活动,为我们的生态鸡养殖产业、种桑养蚕产业、皮具制品扶贫车间、金属刨光扶贫车间的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黄铁生说,2019年古棠村产业收入就超过30万元,数十名贫困户从中受益。

  古棠村的作法比较新颖,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比较强烈,古寨瑶族乡党委看在眼里。“流动夜校是一种创新,工作成效很好,我们班子研究后,决定全乡推广流动夜校模式。”古寨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黄向熙说,乡党委根据古棠村的经验,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不懂政策、不懂技术等突出问题,古寨瑶族乡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所,由第一书记牵头、创新性的推出“新时代流动夜校”宣讲品牌,成立“新时代流动夜校”46个,选拔52名具有过硬理论水平和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进宣讲团(宣讲员队伍),做到村级党组织覆盖率100%。通过选准宣讲队伍、调准时间节点、议准课堂形式、核准宣讲内容、拟准宣讲方式、听准百姓心声、找准目标定位,形成了“七个准”的新时代流动夜校宣讲品牌,累计组织开展培训25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一万余人次。宣讲活动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最需要的方面设计宣讲内容,集中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区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民族团结政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法律法规、现代农业知识、优秀民俗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调动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致富本领,受训的党员群众回到生产生活中后,将政策和知识转化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向民族团结模范要爆破力

  2015年末,古寨瑶族乡加善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潘兴运通过外部引进进入了古寨瑶族乡党委的视野。此时,在广州市闯出一片天地的潘兴运有了返乡创业的意念,并选好了鹰嘴桃种植项目,欲在加善村的的高山上种植。加善村村干部韦汉勤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告知乡党委书记覃庆华。“他很快就跟我联系见面,并商谈项目落地的举措。”此后,在覃庆华的帮助下,他很快从村民手中流转出了200多亩山地,海拔近千米的山上修通了道路、水电和通讯网络,不到一年的时间,潘兴运创建的云上瑶乡鹰嘴桃农场初见雏形。2018年8月,农场的生产鹰嘴桃畅销全区全国;2019年桃花开时,在古寨瑶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农场举办加善村首届桃花节,引游客到云上瑶乡赏花露营,现场举行的鹰嘴桃预售活动收款近50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古寨瑶族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帮助农场复产复工。如今,云上瑶乡鹰嘴桃农场又是桃花满树,潘兴运和在农场里入股、务工的20多名贫困乡亲们期待着今年共享大丰收。

  像潘兴运这样根植瑶乡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带头人,古寨瑶族乡共通过内部挖掘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培养了52名,成立村民合作社9个、专业种养合作社35个,旅游等第三产业合作社8个,“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金银花、竹子、辣椒、桑蚕、中药材、肉鸽、黑山羊、黄牛、贵妃鸡、土猪等生态特色种养殖业。全乡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干花35万斤左右,产值2300多万元,人均增收1100元左右;竹子种植面积达3.5万亩,竹产品年收入800多万元;辣椒1600 亩,年产量800多吨,年收入540多万元;桑苗700亩,年养蚕收入200多万元;5000多名壮族、瑶族同胞从产业链上人均获益超1800元/月,从而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

  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带头人成功创业的同时又反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以身作则带动爱心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与扶贫等工作。据统计,2018年古寨有71个单位和个人捐赠扶贫慈善公益资金37万余元、捐赠物资折价116万余元;2019年有61个单位和个人捐赠扶贫慈善公益资金143万余元、捐赠物资折价46万余元;2020年有75个单位和个人捐赠扶贫慈善公益资金116万余元、捐赠物资折价35万余元,用于慰问贫困群众、贫困学生、留守贫困老人、困难残疾人和村屯扶贫事业建设等。疫情防控期间,古寨各界少数民族爱心人士、企业捐资3.4万余元,捐物拆价10余万元,为古寨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2月,紧邻里当的金钗镇出现确诊病例,全镇进出通道全部封闭,抗疫、生活物资等极度紧缺,在此危难时刻,瑶乡人民没有独善其身自扫门前雪,而是踊跃捐资捐物援助金钗人民,里当瑶族乡人民通过乡政府为金钗送去1.5万元的蔬菜、粮油等生活物资,古寨瑶族乡也送去了100条土鸡,缓解了金钗镇抗疫工作的民生压力。

  以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带头人成功创业为引子,古寨瑶族乡将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锋示范系列评比表彰活动作为对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创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成就的鼓励,近三年来,全乡共评选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5个、示范屯28个、示范户54户、示范岗18个、先进单位3个。“民族团结模范成功创业产生的爆炸力,炸开了大石山的禁锢,为下一步瑶乡的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寨瑶族乡党委书记覃庆华说。

  2020年底,古寨瑶族乡和里当瑶族乡分别实现贫困发生率清零,其中古寨瑶族乡先后被评为南宁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南宁市“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十佳乡镇”、南宁市科学发展进步乡镇、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活动模范乡镇、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第二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更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乡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2018年11月,在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古寨瑶族乡以及该乡党委书记覃庆华分别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9年9月,古寨瑶族乡党委书记覃庆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本立村古朗屯、古奔屯分别被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风情瑶寨风景线获“喜看南宁新变化·幸福乡村展新貌”——首府最美乡村风景线。(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