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贵港市港北区:心连心 手牵手 唱响民族团结赞歌
发表时间:2023-02-18 23:27:57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日前,贵港市港北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频传喜讯: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被列为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试点县(市、区)。这是贵港市唯一获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县区,也是迄今贵港市唯一获得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县区。

  中新网广西新闻2月18日电(陆宏夏 苏蕊花)日前,贵港市港北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频传喜讯: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被列为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试点县(市、区)。这是贵港市唯一获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县区,也是迄今贵港市唯一获得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县区。

  近年来,港北区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辖区30个民族友好相处,相互交融,凝心聚力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画出最大“同心圆”,唱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赞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港北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党建、民生、经济、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用各族之力扬起民族团结大船前行的“帆”。

  该区加强保障工作,每年落实不少于100万元的工作经费,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大力推进创建工作。同时,强化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村(社区)成立民族工作管理小组,在小区物业中创新选聘“红石榴”志愿者,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堡垒。在村(社区)推行“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扎实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当先锋”等活动,帮助各族群众解决难题2500多个。

  该区还将民族宗教事务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管理体系,建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民族宗教事务综合治理新格局。通过送法小分队法律外送、设立“公共服务法律终端”智能设备、聘请“法制副校长”、规范“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纵深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民族团结“五户四联”服务机制、“三级联动”治理体系、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等一批民族事务治理模式在广西乃至全国推广。

  港北区始终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作为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源泉,注重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充分发挥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中秋起义纪念碑园、黄大年纪念馆和广西首个党团队一体化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作用,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选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百孝之子”等各类典型30多名,引导各族群众凝聚思想共识,熔铸精神支撑。积极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壮族哭嫁歌》《壮族油纸伞制作技艺》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衣山歌》列入贵港市非遗项目,“桂林郡遗址”“洪秀全在贵县赐谷村活动遗址”被列为贵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非遗项目《附城红莲藕粉古法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港北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港北区通过培树典型示范,打造港北品牌,对全区20余个示范点进行优化打造,推进“7+N”提质扩面,坚持将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在辖区100多所中小学校打造“荷城红烛 育人先锋”品牌,组建中小学城乡教育教学联盟,推动城乡各民族学生互动交流近8万人次。培育荷城社区、龙井村等2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打造“红色一家”“先锋物业”“幸福邻聚里”等城市民族团结品牌,创新“壮美龙井”“幸福樟村”“宜居泗民”等农村民族团结模式。组建同心文化艺术队伍100多个,通过生动活泼的文艺演出推动民族文化互鉴交融。同时,拓展创建载体,增加了进医院、进家庭、进景区、进家风家训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路径,打造“五个一”民族团结进步新载体(即“种植一片同心林、打造一个主题公园、建好一条同心文化长廊、办好一个大讲堂、建设一个同心展示馆”),让同心文化因子与群众生产生活水乳交融。

  2022年,港北区举办“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活动、“同心筑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场宣讲进校园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演出进乡村等活动,各族群众参与活动达6万多人次。举办“百孝之子”先进事迹展、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平天山登山节”等活动,提升各族群众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港北区大力发展经济,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共享繁荣发展硕果。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引进电动车企业100多家,竣工投产50多家,打造千亿元级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群,打响“好电车 贵港造”品牌。2022年,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产值增长50.58%,推动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4000多人。同时,探索创新“三带示范 六联共建”的乡村振兴模式,初步建成根竹风貌改造及乡村休闲康养示范带、中里奇石传统文化和古村落保护红色旅游示范带、北环廊道产业振兴乡村创新发展示范带,推动富硒水稻、稻虾、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成广西首个“智慧农田+稻虾种养”示范基地,被自治区评为“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示范点,荣获“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典范区”称号。

  该区还着力改善民生福祉,2022年民生支出占比81%以上,用心用情解决了一批“七位一路一市场”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增学位3410个,实施广西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项目168个,实现所有乡镇通城乡公交车、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通客车。港北区获评“国家健康促进县(区)”、“自治区中小学家庭教育示范区”、第一批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区。深入推进平安港北建设,建强用好“红格善治工程”,自治区反邪教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港北区召开。(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