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广西凌云县用好驻村工作队助推教育振兴
发表时间:2023-07-17 16:55:13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年来,广西凌云县秉持“智志双扶”教育理念,用好驻村工作队,创新开展“第一书记进校园”、“第一书记夜话”、携手搭建大学生支教活动等,蹚出一条“点亮学子梦想、改变家长观念、激活师质力量 ”助推教育振兴的路子。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17日电(牙宏威)“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弄谷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全村为纯背陇瑶特少数民族。曾经,闭塞的交通、艰难的条件、落后的思想就像一把把枷锁困住祖祖辈辈的发展。

  “抽旱烟,溜画眉,坐在墙角晒太阳。”2021年,初来乍到,看到群众慵懒的生活习性,广西交投集团派驻弄谷村的第一书记韦加勤眉头紧锁。“瑶寨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韦加勤暗下决心,把教育提质增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件大事来抓。

  “既带进来,也带出去。”谈到学校的改变,弄谷小学校长陈白钊喜上眉梢。他介绍,驻村工作队多次邀请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到学校开展“爱心大讲堂”活动。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举办文体赛事、捐赠教学物质等方式,给瑶寨孩子带来关爱和温暖。多批次组织亲子携手游学活动,带家长和学生到区内外进企业、进科技馆、进大学等,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斗志。韦加勤还四处奔波争取到爱心企业资助100万余元用来援建校舍,购买设备等,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屋里屋外亮堂堂,认真培养读书郎。”弄谷村党支部书记莫金贵欣喜地说,近两年,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已经突破70人,更难得可贵的是有脱贫户小孩考上研究生,这是以前想不敢想的事。

  依靠教育改变乡村面貌,弄谷村不是个例。近年来,凌云县秉持“智志双扶”教育理念,用好驻村工作队,创新开展“第一书记进校园”、“第一书记夜话”、携手搭建大学生支教活动等,蹚出一条“点亮学子梦想、改变家长观念、激活师质力量 ”助推教育振兴的路子。

  一头是激发学生奋斗的内生动力求贤若渴,一头是学历高、能力强、有干劲的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如何让驻村工作队与学校教育碰撞出“火花”?

  凌云县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平台优势,创新开展“第一书记进校园”活动,组织第一书记在全县60多个中小学校分享求学经历、畅谈驻村感想、叙说家乡变化等特色课程,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活动中磨意志、求真知、阔视野、受教育、长才干,为推动全县教育发展积极贡献第一书记智慧和力量。

  “一个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第一书记进校园点亮了孩子的梦,守住了孩子的心,也守住家长的心。”凌云县民族中学校长林琦说。2021年9月,凌云县“第一书记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该校举行,75名第一书记与学生达成结对帮扶,通过“每周一次谈心、每月一次家访、每季度一次专项辅导、每年一次慰问”等“四个一”形式进行帮扶。充分发挥区、市派驻第一书记平台优势,组织“红领巾”到区内外开阔眼界,激励他们树理想、爱祖国、学知识、练本领、建家乡,全方位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荐接着一荐干,一棒接着一棒传。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第一书记进校园”活动173场次,参与学生达2.1万人次,“第一书记进校园”以“红马甲”带领“红领巾”,把“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创建教育振兴先行新模式。

  “讲身边事,说身边人,很有亲切感。”谈到“第一书记夜话”活动,该县加尤镇陇槐村群众李琼英连连称赞。据悉,2022年10月,该村“第一书记夜话”活动邀请中国广核集团的凌云籍员工陆富安,为父老乡亲讲述当年在第一书记引导下,就读中国广核集团在凌云县创办的“少数民族白鹭班”,从大山走进大学,毕业后进入西部首核、中国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机组的技术员的励志故事。现场群众无不感动、无不振奋。

  针对山区群众常年奔波于生计,接触信息资源有限,对于子女读书教育无暇顾及,导致他们重视教育程度不够。凌云号召各支驻村工作队利用晚上群众空闲时间进屯入户,开展“第一书记夜话”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倾听他们的急难愁盼,畅聊村屯的发展路子,探讨孩子的学习教育。

  “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群众的心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读书无用’的守旧观念,营造崇文重教的氛围。”凌云县驻村工作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第一书记夜话”活动400余场次,参与群众9600余人次,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80余项。

  近期,在下甲镇彩架小学举办的毕业汇演的活动现场,丰富的节目轮番上台,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我们挖掘彩架村红八军红色资源优势,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到音乐与舞蹈的教学当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中国公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朱浩然如是说。

  长期以来,凌云县中小学专业学科教师匮乏是制约乡村教育的瓶颈之一。凌云县充分发挥自治区派驻凌云驻村工作队队长和驻村第一书记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充分用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有关慈善机构,组织大学生到凌云县沙里瑶族乡、伶站瑶族乡浩坤村等地开展志愿支教活动。据悉,近两年,该县共引进大学生支教教师96人,涵盖6个学科,有效缓解了乡村中小学师资紧缺压力。

  “是你,让我的家乡路更宽了、灯更亮了、心更齐心了,长大以后我要成为你。”6月,在该县沙里瑶族乡初级中学举办的“第一书记进校园”活动现场,初二年级学生王金凤如是描述驻村第一书记,话语间流露出坚定与自信。(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