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广西大化县仁良村:陀螺旋转出新魅力
发表时间:2024-02-17 12:10:21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春节期间,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举行2023—2024陀螺联赛颁奖仪式,为期近一年的仁良陀超圆满落下帷幕。

  中新网广西新闻2月17日电(韦哲)春节期间,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举行2023—2024陀螺联赛颁奖仪式,为期近一年的仁良陀超圆满落下帷幕。

  村民韦寿宜说:“这场轰轰烈烈的陀螺超级联赛,仅仅是一个开端,不管我们怎么奔波劳碌,也不能丢掉心爱的陀螺,要让它旋转出诱人的魅力,以此振兴我们的民族文化。”

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陀螺比赛现场。韦哲 摄

  转出异样精彩

  据了解,本次陀螺联赛共举行40轮,参赛共上万人次,产生周冠军195人次、月冠军36人次、季度冠军12人次、年度总冠军4名。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角逐。根据积分,设周、月、季、年冠亚季军并给予奖励。实现了陀螺运动日常化、陀螺比赛常态化。

  “回仁良,打勒江”已经成为仁良人周末生活的新时尚(“勒江”就是陀螺的壮语译音)。

  “就是刮风下雨,依然初心不改。大家对传承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和竞技项目,坚定而执着。”驻村第一书记田昌勇说。

  端午节那天,暴雨倾盆而下,赶来参赛的人们集中村民家中等待时机,午后雨势减弱,大家在雨中进行比赛。大雨丝毫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这项古老的民族竞技项目焕发出勃勃生机。 

  别的地方打陀螺,大概是男子的事情。仁良村无论男女老少都打陀螺,最年长参赛者已78岁。仁良陀超设立老年组、青年组、少儿组、女子组。首届陀螺比赛,是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因为女子参赛人数太多,组委会设立女子一组、二组。

图为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陀螺比赛现场。韦哲 摄

  嫁大化到城附近的黄凤新、搬迁到县城居住的村妇陆冬林等在外仁良人,尽管不是比赛,平时有空就会回仁良打陀螺。开赛首季,黄凤新一人独揽周、月、季三项大奖,陆冬林曾实现季度两连冠。更令人钦佩的是,67岁的韦秀莲,每周坚持与丈夫一起骑着摩托车来回150公里回娘家参加陀螺比赛。

  “打陀螺是我割舍不断的记忆,只要比赛还进行下去,我就一定回来参加。”韦秀莲说。

  “赛陀螺,是技能的角逐,也是力量的比拼。”老年组个人年度总冠军韦福寿说,“上世纪50年代,我几乎天天打陀螺。现在虽然上年纪了,打起来还是生龙活虎。”

  年已70的韦福寿是一名退伍军人,曾担任仁良村党总支部书记、乡镇干部。尽管缺阵前两个月大部分比赛,局面不利,但后两个季度奋起直追,神勇无比。韦福寿放陀,右脚抬起,在用力蹬地的同时,将绞稳绳子的陀螺奋力一摔一拉,陀螺不高不矮呼呼生风地着地旋转。韦福寿攻陀,右手高举,右臂膀向后上扬,助力右臂猛力击打,稳!准!狠!第三个季度,韦福寿夺得首个季度大满贯,实现开赛半年不败记录。

  然而,赛场竞技,谁也不堪落后。紧接而来的周赛,老年人韦福生黑马般横闯而出,以7′15″的创纪录成绩,斩获男子组冠军。老兵韦福寿被挤到老年组第二名的位置,保持连冠记录被终结。陀螺越转越神,越转越精彩。

  韦福寿何肯堪休,硬是拿出军人令人叹服的优良作风,最终狂揽18个周及5个月2个季度冠军,共积91分,以领先第二名16分的巨大优势获得整个赛季冠军。

  在不断的角逐中,仁良村陀螺攻打之技也不断提升,在2023年“快乐五一·大化邀你来”陀螺团体比赛中,仁良村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

  打陀螺,还能锻炼身体。74岁的老支书黄忠祝,开赛之前,依靠拄杖才能行走。玩转陀螺不久,就丢掉拐杖了。

  整个赛季,人们绕不开的两个焦点是陀螺兄弟韦寿宜、韦寿基。

  韦寿宜在广东省东莞市务工,距离家乡远达700多公里,自然不能周周参赛,但重大节日、重要赛事,会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赛场上,成为赛事的组织者。

  韦寿基不仅是平日赛事的组织者,还是仁良陀螺的加工生产者。“很多人慕名前来定制、购买陀螺,一年为家里带来几千元收入。”韦寿基说。

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陀螺比赛获奖群众展示奖品七百弄鸡。韦哲 摄

  大化县文化馆长杨崇军介绍:“仁良陀螺制作技艺及打法被列入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韦寿基、韦寿宜被确定为该项目的非遗传承人。”

  韦寿宜表示:“我们是仁良陀螺第三代传承人了。传承民族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将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转出新风文化兴

  陀螺不停旋转,转出了新风新貌。

  在政协河池市会委员等部门的帮助下,仁良村升级改造陀螺文化广场,增加照明设施,营造出浓浓的陀螺文化氛围。同时大力整治环境卫生,仁良村与众不同的风景,就是路边随处可见的烟灰筒和竹夹子,还有家家户户门口必备的垃圾桶。村民努力做到“烟头不落地,垃圾随手捡”,共同为比赛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每次陀螺比赛,村民一定伴以歌舞,内容丰富多彩。这归功于仁良人的智慧和文化发掘及创造力。

  67岁的原仁良村妇女主任黄月仙,虽已举家搬迁到县城居住,但联赛刚刚筹办,她便组建仁良村陀螺舞蹈队,自编自创并导演陀螺舞。她深知,陀螺赛当配套陀螺舞。

  “有些动作,要练上百遍,才练得形象,练出美感。”黄月仙说,“我印象最深刻:每次活动,嗓子都喊哑。”

  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仁良村韦寿伟一家3口(左)展示陀螺联赛获得的奖品大化鱼。韦哲 摄

  经过一个月的艰辛付出,第一场比赛,陀螺舞蹈队给观众上演精彩的陀螺舞。

  随后,黄月仙编创糍粑舞、 推磨舞。在仁良村陀螺文化小广场,除了打陀螺,妇女们几乎天天都在排练舞蹈。

  兄弟村凤翔村等村,有时送来民族舞蹈,为比赛助兴。仁良糍粑舞和凤翔鼓舞有时融合一起,别有韵味,蔚为壮观。

  大化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宣传文化组的同志们评价说,在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伟大工程中,仁良村以实际行动,率先掀起文化振兴热潮。

  转出一个同心圆

  仁良村位于广西河池市大化六也乡春贵村、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怀道村接合处,是一个壮、瑶、汉、侗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山村,其中壮族同胞占58%,瑶族同胞占41%,其他民族(汉族、侗族)同胞占1%。“两县两乡一镇三村”的村民们在这里跨县跨乡跨村合居,世代友好共处共建,亲如一家。仁良村不停旋转的陀螺、旋转的歌舞,更加有效促进县乡接边民族群众的密切交流、团结进步,助力打造接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共同体”。

  韦寿基笑道,每场陀螺比赛,大家欢聚一堂,切磋传统陀螺技艺,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可见一斑。小的而言,男孩子通过打陀螺,结为“老同”,女孩子通过打陀螺,找到心仪的男孩。总的来说,邻里更加和谐,村屯更加和睦,团结互助之风更盛。去年“双抢”,村民蓝春香收了一车玉米运回家里后,看到暖心的一幕:先前倒在堂屋里的一车玉米,已被村里的几个老人帮忙剥完了。蓝春香丈夫早逝,家婆瘫痪在床,两个小孩在上学,大家体谅到她忙不过来。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时一个家庭几个参赛人员都成为赢家。韦寿基和韦玉春,母子双双连连过关斩将,成为老年组和男子组第2季度冠军。一次周赛,各组冠军的奖品是一条约五斤重的大化鱼,韦寿伟、沈春金夫妇和父亲韦福锦一家斩获3条,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

  随着仁良陀超的不断推进,嵌入式民族团结也不断推进。

  仁良村微信公众号取名“乌英铜板仁良一家亲”,这是仁良村与融水苗族自治县乌英苗寨及融安县东起乡铜板屯结对共建的印证。

  乌英寨群众为仁良村捐赠了大陀螺、糍粑槌、音响设备等物资,支持指导仁良村开展民族文化建设;融安县铜板屯的汉族群众捐赠树苗,帮助仁良村绿化美化家园。一些爱心人士还捐献资金、奖品,鼓励群众踊跃参加活动,促进文化振兴、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