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桂林灌阳县培养技术型农民 果园传出科技心声
发表时间:2023-02-03 15:52:4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人勤春早备耕忙。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镇农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贺祖斌一直很忙,春节过后,他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

  贺祖斌(左一)和果场的员工们一起,开起现场小课堂。陆仕臣 摄

  中新网广西新闻2月3日电(陆仕臣 蒋丽萍 罗融检)人勤春早备耕忙。春节过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镇农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贺祖斌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

  2月1日,他一大早就从县城往新街镇邓家村孟山果场里赶,他说:“现在是李子、梨子、桃子冬管的关键时候,今年果子的品质好坏,就要看抓住这个‘虎尾’的冬天了。”

  灌阳县坐落在都庞岭和海洋山脉间,生态农业是支柱产业,灌阳县“麒麟山牌”黑李(布朗李)、奈李、雪梨获“中华名果”称号。每年6月至9月,是李、桃、梨丰收的季节,一辆辆挂着全国各地车牌的货车成群结队进“山”,又满载鲜果出“山”,把鲜果送到全国各地的货架和市场上。

  王谟言、王谟明是新街镇的种植大户,种有400多亩李子园。来到果园,贺祖斌和果场的员工们一起,开起现场小课堂。贺祖斌剪下几枝弱病的枝条,向大家说:“请大家注意,剪枝时要避重就轻,就是树枝好的要轻剪,但不能太让它长得太高,弱树要重剪,不要舍不得剪,病虫枝一定要剪掉。”果农们围着贺祖斌,神情专注。

  提高李子的甜度、口感,关键在管护。“贺老师经常来我们果场指导,我们种李子的方法科学,自然品质好,不愁卖,价格也好,回头客率高。”王谟言说,尽管去年时逢大旱和疫情,但他家李子、梨子卖了160多万斤,“收入足足有150多万元!”

  贺祖斌(左一)指导果场的员工对梨树进行花芽嫁接。陆仕臣 摄

  由于去年时逢大旱,又逢兔年立春推迟。春节期间,果树尚未萌芽,贺祖斌要趁这个时节跑遍每一个村屯,手把手给果农技术指导。

  离开孟山果场,贺祖斌前往唐景崧故居——江口村雪梨种植园。雪梨是灌阳县的“贡果”,曾是古代皇帝之贡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有着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们这里的雪梨,有本地的清水梨,还有新冠、新脆等品种。保障果树安全越冬,需要及时补施基肥,增强果树根系活性、保温,抢时修枝、花芽嫁接。”贺祖斌与果农说。

  走在半路,贺祖斌的柳微“专车”就被江口村的村民段继友拦下:“贺主任,来我家果园指导一下吧。”常年往田间地头跑,贺祖斌和果农十分熟悉。段继友是贺祖斌的忠实粉丝,种有36亩雪梨,每次贺祖斌来做技术指导,他都要去听。

  贺祖斌在段继友的果园里边走边看雪梨的长势,笑容满面。“你们看,他家做足了防冰冻措施,剪枝也较早,树枝都长得不错。等到开春后,定是花满枝头果满园。”贺祖斌笑道。

  “过年过节也不敢放松,雪梨收入是我们家一年的希望。有贺主任来看一眼,我心里就踏实了。”段继友说。

  返程途中,贺祖斌聊起了新年心愿。“新的一年,我们会注重培养更多的技术型农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让灌阳的‘中华名果’品牌打得更响。”贺祖斌的话充满着浓浓的乡情。(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