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两会面对面
字号:
彭代元代表:发挥优势 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发表时间:2024-01-27 17:09:15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贺州市市长彭代元近日表示,贺州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建设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中新网广西新闻1月27日电(韦佳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贺州市市长彭代元近日表示,贺州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建设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1月21日—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南宁召开,彭代元在会议期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贺州市市长彭代元。陈冠言 摄

  推进现代设施农业 打造农业品牌矩阵

  贺州是传统农业市和“百年菜乡”,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特色鲜明。近年来,贺州深入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应用、香芋全产业链和万亩设施蔬菜发展等三个“三年行动”,大力发展标准化大棚蔬菜、“立体聚落式”楼房生猪养殖和陆基圆池养鱼等设施种养殖业,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彭代元介绍,2023年,贺州新建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面积5564亩,累计建成棚架设施蔬菜大棚面积5.56万亩,打造了5个集中连片的万亩设施蔬菜基地,设施蔬菜总面积达13.27万亩。

  2023年,贺州市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2家、占广西新增总数比重86.48%,累计达到52家、占广西总数的63.41%;供港澳蔬菜备案种植基地总数18家、排广西第一;新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54张、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51张,分别排广西第一、第二。

  该市引进投产贺州全德等一批预制菜企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了广西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设施蔬菜产业长廊、广西单体规模最大的陆基圆池养鱼基地。2020-2022年,贺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均排广西前三,预计2023年排广西第一。

  下一步,贺州将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创建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供港澳蔬菜备案种植基地,加强“圳品”和香港优质“正”印产品认证,打造贺州农业品牌矩阵。

  围绕重点产业集群 建设广西东融示范区

  近年来,贺州聚焦产业东融这一核心强攻坚,围绕重点产业集群,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链和外溢产业,引进了广西长鸿生物降解母粒产业园、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等一批传统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培育了黄金珠宝全产业链,打造了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2021—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4%,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两项指标均位居广西前列,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贺州坚持以交通东融为先导、产业东融为核心、服务东融为保障,在交通扩能、产业振兴等6项行动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指导意见》配套实施的46个重点项目和相关重大政策、重要事项落地见效,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切实将贺州的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高质量建设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贡献贺州力量。

  彭代元表示,接下来,贺州市要加强对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通航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全力东融的“任督二脉”,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更加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同时围绕高端碳酸钙等11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入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配套型企业和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合作体 推动贺州产品“出海”

  贺州于2022年底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一年多来,贺州坚持边建设边探索,争取自治区印发实施《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公共清关中心等10项配套设施建设,备案跨境电商企业8家,完成首宗跨境电商交易,取得了初步成效。

  彭代元表示,未来,贺州继续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培育优质品牌产品,以跨境电商模式拓展东盟等国际市场,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和优质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机结合,释放“跨境电商+”强大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同时推进“跨境电商+企业”,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如培育扶持中恒电子、长城机械等一批有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传统生产型企业列为跨境电商提档升级试点企业,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将跨境电商新模式与传统经营模式双向赋能,为“贺品出海”打开新赛道。

  此外,贺州将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加强产品线上布局。依托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巨大流量和全球站点,引导市内生产型外贸企业、电商企业入驻亚马逊、速卖通等全球性主流平台和Lazada、shopee等区域性新兴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