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坚守匠心攻顽石 薪火相传“凿文章”
发表时间:2021-01-11 12:06:59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源口村,有一位石雕匠人,在优秀匠人慢慢凋零,石雕艺术眼见式微的环境中,数十年坚守匠心,不断改进祖传技艺,寻求石雕工艺和艺术创作的突破,以孺子牛的精神守护、传承这项源远流长的文化技艺。他就是灵川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阳氏石雕技艺”的第二十代传承人阳新文。

给石狮描画线条。蒋潘虹 摄

  中新网广西新闻1月11日电 题:坚守匠心攻顽石 薪火相传“凿文章”

  ——访自治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潭下镇源口村村民阳新文

  作者 蒋潘虹 卢运向 蒋艳凤

  石雕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石雕工艺技术性强,从事石雕的匠人要具备较强的艺术敏锐性,还要能吃苦耐劳。一件石雕作品,要经过整体构思,精致绘图,准确定点,细腻打磨等环节才能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考验石雕匠人的心性和经验。石雕技艺传承到今天,面临匠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

  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源口村,有一位石雕匠人,在优秀匠人慢慢凋零,石雕艺术眼见式微的环境中,数十年坚守匠心,不断改进祖传技艺,寻求石雕工艺和艺术创作的突破,以孺子牛的精神守护、传承这项源远流长的文化技艺。他就是灵川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阳氏石雕技艺”的第二十代传承人阳新文。

凿刻文字。蒋潘虹 摄

  传承家族技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一句名言,我把它刻在石头上面是为了告诉大家做人也应该有这样的孺子牛精神。”在灵川县潭下镇源口村的阳氏石雕馆大门外,矗立着一座约4米长、2米高的水牛石雕,这是阳新文最近的得意作品。“到目前为止,我做石雕已经三十多年了。我的家族从明代景泰年间就开始做石雕,到现在已经有560多年的历史,我也希望我们家族的手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阳新文介绍说。

展示石雕作品。蒋潘虹 摄

  潭下镇源口村三面环山,且群山多为石山,历史上许多村民都会石匠活,但是现今只有阳氏家族传承并坚守住这门技艺。阳新文说,他从小跟随父亲做石雕,耳濡目染加上父亲的细心教导逐渐打下祖传石雕技艺基础。偶然的机会,他将一块残料按照自己的想法雕刻成型,获得父亲的赞赏,从此激发了他石雕创作的热情。“石雕作品应当依材赋型,融入创作者的思考,有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赋予作品灵性,作品才会拥有生命力。”阳新文说。

  初中毕业后,阳新文相继前往福建、上海、湖南等地向当地工匠学习雕刻技艺。近十年间,他刻苦钻研,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雕塑家合作,协助他们完成了80多件作品,石雕技艺得到了极大提升。

获奖作品《好事多磨》。蒋潘虹 摄

  寻求创新突破

  2006年,阳新文返回家乡,开设“愚公刻艺馆”,决心从事传统石雕工艺,并以此为发端,带领家族匠人不断发展石雕事业,开设多家雕刻工作室。创作的作品有超大型的石牛、石狮、石龟,也有小巧精致的苦瓜、茄子,有雕刻手法灵活细腻的石画,也有朴拙厚重的石椅,有实用的生活用品,也有抽象的艺术观赏品。阳新文介绍说,开馆创作以来,他坚持传统技艺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优势互补,极大地降低了失败率,并且努力提升石雕作品的品质和艺术表现力。他雕刻的作品大多反映汉民族历史悠久的神话传说、民间民俗生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当时我参展的几件作品都拿了奖,其中有一件作品更是拿了金奖。作品的获奖也正是对我事业的肯定,也更让我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激励着我要一直把石雕做下去。”2012年,在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上,阳新文将多件作品首次亮相公众视野,作品《好事多磨》一举斩获石雕项目类金奖让他更加坚定发展信心,石雕事业的社会影响也逐步升温。2014年,阳新文被授予“广西美术工艺大师”的美誉,2017年又取得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祖传神龛构件《天官赐福》。蒋潘虹 摄

  千年传承愿景

  “传承不能光靠自己,它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阳氏石雕本身就是依靠大家的智慧才能一代代传承下来。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不断推陈出新,石雕技艺才能源远流长。”阳新文说,“我一直以孺子牛的精神要求自己,鼓励自己,努力做好我该做的,我希望阳氏石雕能传承1000年。”在阳新文的工作室,还保留着阳氏祖上宋代雕制的神龛构件和明代雕制的柱础,祖上匠人的作品,历经岁月磨砺,越发激励后人守护传承石雕技艺文化。

  今年12月,“中华工艺美术网非物质石雕传承传新基地,文旅教育基地”在阳氏石雕馆正式挂牌。阳氏石雕馆开始与艺术院校建立合作,给艺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基地,为石雕技艺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传承创造更多可能。“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会一视同仁,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他们。”

  “传承是我的责任。”阳新文说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