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新网广西新闻正文
您的位置:首页>广西各地
字号:
南宁高新区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发表时间:2023-03-09 14:39:20来源:中新网广西

摘要提示:近年来,南宁高新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创建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促团结、护稳定、助发展,全力创新推动南宁高新区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南宁高新区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组织各有关单位到南宁市锦虹棉纺织有限公司参观互学、经验交流。南宁高新区供图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9日电(王娟)近年来,南宁高新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创建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促团结、护稳定、助发展,全力创新推动南宁高新区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聚焦党建引领,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

  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了以党工委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民族宗教领域形势,研究部署年度工作。印发了《2022年南宁高新区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活动方案》《南宁高新区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工作行动方案》等系列工作方案,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管委会依法管理,统战、民宗部门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合力推进的民族工作格局。

  强化理论武装,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

  一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纳入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专题学习,全年共组织学习4次;纳入各级党组织、各部门业务学习内容和干部职工全员培训计划;纳入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二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紧密融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各中小学校国民教育体系,并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三是举办南宁高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及专题讲座3场。通过培训学习教育,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对民族宗教政策的全面掌握,夯实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全面提升民族工作队伍依法管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沉浸式宣传教育,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结合“壮族三月三”、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开展2022年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活动、“法治三月三”等宣传活动。2022年,共开展主题活动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小礼品8000余份,悬挂主题宣传横额65条,同时,通过新媒体滚动播放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及公益宣传片,组织观看公益宣传片超过1.8万人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辖区各族群众的尊法守法意识,营造浓厚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会氛围。

  实施“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着力打造了西庄路小学、创新社区及相思小镇三个示范点,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实施。西庄路小学通过开展研学、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化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同,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社区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宣传,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将各族群众欢聚在一起,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厚植爱国爱家情感。相思小镇充分挖掘民族特色资源,不断增强旅游吸引力,以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选树示范引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高新区常开长盛

  全面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工作,结合辖区有较多企业聚集的优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打造亮点,又在机关、街道、村(社区)、学校等全面铺开。各行业领域、单位及个人积极创先争优,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维护者,2022年辖区1家企业喜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南宁高新区共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个;荣获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所;荣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5个、模范家庭32个、模范个人32人。

  同时,南宁高新区为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力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组织参观互学、经验交流,为各单位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通过模范示范的引领作用,让一个模范集体影响一个群体、一个示范单位带动一个片区,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南宁高新区常开长盛。

  下一步,南宁高新区将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首府南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